子受拍了拍申公豹,以不容拒絕的口吻道“念。”
“我朝六百余年,深仁厚澤,仁恩浩蕩,此上表先祖十七世三十一王。”
“諸侯仗詐謀,恃天理,憑悍力,恃人心,無禮橫行,專肆兵監器利,自取決裂如此。”
“朕臨御將十一年,喪倫敗德,沉溺酒色,數祖忘典,不問仙神,歷數罪過,竟有十條之多,觸目驚心。”
“人神共憤,曠代無所,朕今涕泣以告,抗慨以示師徒,與其茍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申公豹念了好久,才翻過一頁。
子受站的有些腿腳發麻,之前是怎么吃飽了撐的寫這么多?
索性將絹帛從申公豹手中一扯,刺啦一撕,道“算了算了,別念了,煩人。”
申公豹都懵了,說要念的,是你,說念著煩人的,怎么還是你?
子受兀自道“今日之事,想來在場的朝臣以及諸侯貴族都知道,朕有十罪,諸侯來討,這之后必是要開戰了。”
“朕受不得這氣,索性直接宣戰了,戰爭結果,尚未可知,諸位今日都在這里,也都知道了,朕是受不得氣,五年過去了,又是五年,還有幾個五年?”
“如果戰后,江山社稷不保,必然要歸咎于朕一人,是朕將整個大商千萬將士,萬萬之民拉下了水,是朕斷送了祖宗六百年天下!”
“諸侯欺朕太甚,竟至國之將亡,朕就替自己爭口氣,搭上大商社稷,與其茍且圖存,不如大張撻伐,遺臭萬年!”
“朕宣布——”
“向西戎開戰!”
“向北狄開戰!”
“向東夷開戰!”
“向南越開戰!”
“向周國開戰!”
“向齊國開戰!”
“向楚國開戰!”
“向燕國開戰!”
“向趙國開戰!”
“向衛國開戰!”
“向韓國開戰!”
“向晉國開戰!”
“向鄭國開戰!”
“向吳國開戰!”
“向蜀國開戰!”
“向四夷八方,八百路諸侯,開戰——”
沒有人能理解紂王此時的想法,因為這宣戰之中,不僅有周這樣的敵國,還有崇侯虎、姜桓楚這樣的友軍。
連友軍都宣戰?這是什么邏輯?
不過諸侯們雖然不太明白紂王的想法,也不清楚紂王哪來同時宣戰萬國的膽氣,但他們都知道,紂王想要搭上大商社稷,做最后的拼死一搏。
這一點完全在意料之中,畢竟沒人愿意束手就縛。
子受輕舒一口氣,這下就穩固了。
大家已經徹底撕破臉,沒有人會愿意說敵人的好話,必然會落實紂王十罪,加大抹黑力度。
封神大戰不知道要打多少年,但這確實是他最后的掙扎。
從朝歌始皇到西岐天子,從王公貴族到漁樵耕讀,從山野散修到海外游仙,自紅塵跳到世外,一草一木,一界一人,囊括一切。
天地大劫,或是主動,或是被動,無人幸免。
從淳樸到文明,從治理到離亂,從天下太平到殺劫將起,每個人都得在忐忑不安中做出自己的應劫方法。
或為門人,或為弟子,或為自己心中一口氣,或為為身邊親眷。
有人為一方百姓,有人為祖先后代,善惡交織,正邪混雜,便是姬發也有自己的理由,他要借助仙神的法力,庇佑天下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邏輯和理由,至于過程中有怎樣的矛盾,怎樣的博弈,怎樣的陰謀詭計,無人可知。
至于演繹出什么樣的結果,亦是無人可知。
便是子受,也有些不確定,現在有了系統有了昏庸值,存在改變大劫的契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