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受正在思考一個問題。
應該如何神不知鬼不覺的燒掉一個已經拿出來的錦囊呢?
想了半天,終究沒有想出任何可行辦法,他只好勉強露出一個笑容,道“甚好,你念來朕聽聽。”
鄧秀聽命,打開錦囊,其中僅有一張黃紙。
黃紙上的字跡就如同聞大爺本人一樣,剛直不阿。
鄧秀一邊念,一邊震驚,沒想到越人還有這樣的用處。
按照聞大爺的設想,由于俘虜百越五王是神不知鬼不覺被俘虜的,沒有走漏任何消息,甚至就連越人的兵馬,如今依然還在山林中不知該如何是好,未有撤退,因而極有迷惑性,看起來就好像依舊處于戰事之中。
可以說,沒有人知道百越已經臣服,更沒有人知道百越五王已經到了朝歌,徹底心悅誠服,還在胳膊上文了大商國號。
如果將百越五王臣服,百越各部族歸順的消息昭告天下,固然能得來一時的人心穩定,但聞大爺覺得,人心穩定不是靠說出來的,而是要打出來。
即使用這些好消息將人心經營的再穩固,一旦商軍支撐不住,在戰爭中屢屢吃敗仗,人心一樣會渙散。
所以,聞大爺的計劃,是借助百越,在商周之戰中,取得開門紅。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在剛開戰的時候,先打下一個巨大戰果,過硬的戰績才能讓百姓、軍將對大商有信心,盡可能多撐一陣子。
一旦初仗獲勝,打一個干凈利落的漂亮仗,往后即便節節敗退,面子上也好過得多,而等到之后,見著顯露出頹勢,到時候還能散布百越臣服的消息,振奮人心,重整旗鼓。
聞大爺認為,將百越一事隱瞞不報是有戰略意義的,佯裝南征大軍依舊在和越人鏖戰,戰事焦灼不已無暇抽身,從而引誘各路諸侯趁虛來攻,而后他親自率領大軍借機橫渡漢水北上,攔截諸侯大軍退路。
到時候諸侯大軍進無法破關,退路又被阻斷,前后夾擊,焉有不輸之理?
總之,鄧秀邊念邊感慨,紂王向來運籌帷幄于千里之外,聞太師也不愧是沙場宿將,兩人沒有任何交流,就已經定下了如此恐怖的計策,區區一個百越臣服,被玩出了花兒。
便是靜靜聽著的百越五王,也是暗自驚駭不已,聞太師的能力他們在領兵對陣中,已有了解,確實是當世良將,統軍智計均是上層,可未曾想到紂王也是如此,君臣默契到這種程度,恐怕沒有這次意外被擒,兵敗也只是時間問題。
想到這里,百越五王就更加忠誠了幾分,不了解封神大劫,也未參與昆侖城宣戰的他們,對大劫一無所知,甚至更加覺得大商才會是最后的勝利者。
子受只覺得很無奈。
百越歸附的消息,公開不是,不公開也不是,怎么弄都有一番道理,根本無解。
思來想去,他還是選擇了不公開,按照聞大爺的計策行事。
讓聞大爺去做就行了,反正子受自己也清楚,以自己的能耐根本左右不了戰局。
何況想都不用想,率先來攻的肯定是西岐大軍,對付這樣的對手,計策根本不頂用。
原著聞大爺也是拼了老命的西征,結果一場都沒贏,真就把老命給賠上了。
讓鄧秀與百越五王滾蛋之后,子受遣人往北邊傳令,將擅長打防御戰的竇榮調到最西邊的汜水關,先想辦法把西岐大軍給堵上,能茍多久就茍多久。
“賣無心菜,賣無心菜咯!”
朝歌西市繁榮依舊,姜子牙在卦攤上留了個法身,便遁往昆侖。
昆侖山中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篁,時聞仙鶴唳,時現玄猿影。
姜子牙過了麒麟崖,至上玉虛宮,正好見著白鶴童子在宮前等候多時。
姜子牙曰“白鶴童兒,與我通報師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