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拿起了兵刃。
若是讓這種對“天子”的質疑擴散開來,周軍不戰自潰。
南宮適振臂一呼:“我大周世代賢德,先王之父卻被以莫須有之罪弒于異鄉,先王亦是受到毒害,本將眼見昏君無道,天下大亂,竟以嚴法治天下,苛待百姓,待萬民猶如豬羊,心中為之不平,故起兵助大王伐紂,力圖還一個天下太平!”
說罷,南宮適大吼道:“昏君當道,為何不除?”
南宮適這番話,也是出于無奈。
現在只能想方設法將士卒們的注意力轉移到紂王身上,如果繼續任由他們思考為何而戰、天子是否承天命這個問題,絕對會嘩變。
至于昏君當道應不應該除的問題,根本不是這些出身平民的百姓應該想的,他們才不會有那么偉大的想法,再說了,紂王是大商的王,他們是西岐的民,紂王的政令下不到西岐,法度再嚴,和他們又有什么關系呢?
南宮適知道,這些話還不夠,他掃視眾人,繼續道:
“不鳴則平,我軍討伐紂王,已是順應天命,天定商滅周興,眾望所歸,然而這同時是一場磨礪,考驗我等是否足夠堅定,眼下我軍新敗,可有人欲降?”
“若有,可自去。”
一陣沉默,只有缺胳膊少腿的傷兵們隱隱約約的呻吟聲。
南宮適話語中的強烈自信,感染了不少人,而且他將敗仗轉化成了磨礪,天命是天命,但天命不一定一帆風順,偶爾的失敗,是考驗,這樣的說法相比起正面潰敗,更加讓這群人信服。
隨著南宮適安排做托的親兵大聲呼喝回應,軍心稍稍穩定了起來,不再有嘩變之危。
姬發也松了口氣。
而這時,傳令兵來報:“雷震子將軍回來了!”
為了從汜水關中撤軍,姬發留下了姬叔乾與雷震子二人領軍斷后,而現在回來的,只有雷震子。
姬發連忙問道:“十二弟為何沒有回來?”
雷震子搖了搖頭。
南宮適見此,便知道姬叔乾必是九死一生,立即皺緊了眉頭。
姬昌百子,像姬叔乾一樣武藝高強的不少,死上一個,問題不大。
可問題并不在于死去的人,而是活著的人。
他知道姬旦早就對雷震子這些仙人有所不滿,而今自家弟弟和雷震子一同斷后,一人回來了,一人沒回來,誰知道會結下怎樣的疙瘩?
在外,大敗一場,在內,似乎也不好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