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佛教都有超度的業務,但無論是道士還是光頭,在商周時期,都還沒拓展出這個項目。
佛教的超度起源于唐朝開元年間,也就是子受學壞了的唐玄宗時期,那時候安史之亂平定后,由于常年戰爭死傷了不少人,玄宗就在每一場大戰所在地建一座寺院,因為是在開元年間建的,每一個戰場上建的寺院,就統統都叫“開元寺”。
然后國家負責請一些法師,誦經超度死難的軍民,類似于追悼會,而佛教的超度,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后來民間的老百姓家里有人去世,也效仿國家,開始請法師到家里做法事、念經為亡靈進行超度,從而傳開。
道教的超度起源更早,但沒有唐玄宗這種官方操作,因而流傳不廣,道教的超度又叫煉度,其實說佛教的超度就是道家的煉度換皮改名也沒什么,畢竟有的和尚連畫符都學了去,釋道雙絕的大能學去煉度融會貫通也不意外。
煉度最早能推到莊子,莊子當年遇到了一具骷髏,估摸著是寂寞了,就對著骷髏自言自語說了一大堆話,這骷髏沒變成美女也沒有挨棍子打,而是在晚上出現在莊子夢中,倆人一通聊之后,莊子就說“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這就是煉度的雛形。
不過怎么說,申公豹都是不會的。
“不會就學,堂堂國師,怎能不懂超度法事?”子受大手一揮:“朕也不繞彎子了,汜水關上下將士生前以性命為誘烈火焚關,死后又神魂顯化照亮關隘,驅逐周軍,敢當軍軍覆沒,雖是不敵卻無一人投降,張桂芳單騎討逆,更是可歌可泣,朕的意思很明白,這些人死的轟轟烈烈,以身殉國,實為萬古楷模,這里所有人能活著,皆賴他們,但他們死后歸往何處?汜水關的將士可曾有好好安息?敢當軍的將士可曾看到周軍大敗?張桂芳又可曾找到回大商的路?”
“朕要率所有人,親自超度亡魂,送他們最后一程,朕輕簡祭祀,但這一次不行,一定要讓陣亡的將士們,走的風風光光,漂漂亮亮....”
說到此處,無數人唏噓感慨。
其實這也是為世道所不容的,乍一聽,紂王重新注重祭祀了,這是洗心革面改過自新的好現象?。∈锢镱^不就有一條陳列紂王輕簡祭祀,糊弄了事嗎?!
實則不然,紂王所謂的超度,依舊沒有透露出使用人殉、人牲的念頭,幾番大戰,俘虜了不少周軍士卒,換做以往,肯定是將這些人當做了人牲、人殉,用作祭祀,可這些俘虜都吃著喝著,毫無性命之憂。
而且超度、祭祀的對象也有問題,打贏了,你就禱告上蒼??!以前的人牲、人殉也不是給陣亡士卒用的,是給天神、先祖看的,讓他們看看后人的功績,表明一下君王的作為。
至于士卒...是什么東西?打仗工具人罷了,也配?還想風風光光,漂漂亮亮?
張桂芳是將軍,勉勉強強配得上這八個字,剩下的人呢?
汜水關將士,那也是普通人,在禮制之下,怎么可能有風光大葬?有個墓就不錯了。
至于敢當軍,就更加不堪了,這些人可都是奴隸出身,以往要是死了,也沒人理會,若是不礙著事,甚至都沒人管沒人埋,也想風光大葬?
可紂王,還是下令了。
眾將表情復雜,陣亡的都是同僚,他們說不出壞話,但他們很明白,這是逾越的。
而聞大爺或許是年紀大了吧,面上雖擠出笑容,但眼里渾濁,不禁濕潤了,他看得通透,知道紂王一片哀悼之心,可世人不知,只怕此舉一出,少不得口誅筆伐。
不過老大爺并未過多阻攔,這些年了,紂王也成長起來了,做事有自己的擔當。
他定了定神,道:“陛下既然提出超度,必然心中已有思慮,到底該如何行事,還請陛下解惑?!?
“對!”子受見聞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