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泰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太行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祭太廟。紂王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一首改動的木蘭辭寫下來,子受勉強滿意,正常現代人誰沒事背什么淫詩?也就語文書上那點必備古詩詞,想挑首完全符合此情此景的太難了。
這首勉強過得去。
首先,和女人有關,也算合情合理。
其次,突現了紂王的昏庸。
詩里寫明了木蘭家里沒青壯男子,父親出征要是死了,家里的頂梁柱就沒了,這樣的家庭,卻還是被紂王強行征兵,無情。
不僅如此,木蘭參軍前還得買來買去,為國征戰還自備行頭,摳門。
行軍也不顧士兵體力,從黃河一路行到泰山,只花了一天,中途士兵能休息充足嗎?
太行胡騎鳴啾啾,太行以北就是大商疆界,敵人的鐵騎都已經打到門口了,我們的士兵還在行軍,后知后覺。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一句更是將戰爭的殘酷表達的淋漓盡致,但紂王卻還是要征兵力戰,這是窮兵黷武!
最關鍵的一點,即使僥幸打了勝仗,木蘭凱旋,也沒有賞賜。
因為子受把原文的“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抹去,直接跳到了“紂王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這說明紂王連賞賜都沒提到,祭太廟敷衍了事,問了木蘭要什么就沒后文了。
即使木蘭不要賞賜只想回家,怎么也得派點車馬送送。
然而都沒有。
這樣的君王,肯定昏庸。
雖然將木蘭代父從軍的優秀形象表達的淋漓盡致,但子受看過不少歷史網文,女人在古代的地位一向很低,堂堂帝王為女人說話,動了男人的蛋糕,還從軍,還當了將軍,這詩一出,肯定要遭人詬病。
殿中一時無聲。
子受想著,群臣應該是被自己震驚到了。
是的,群臣的確是被震驚到了。
他們之前看到紂王在女媧像面前露出丑態,已經有人忍不住勸諫了,可看到這詩后,紛紛愧疚得不行。
哪是什么丑態褻瀆,明明是以木蘭做比喻,特意寫詩來贊美。
木蘭代父從軍退敵于國門,女王娘娘則是采五色石補天,救天下于水火之中。
以宰相商容為首,一陣山呼。
接著商容老淚縱橫,出列道“老臣請駕拈香,祈求福德,使萬民樂業,雨調風順,兵火寧息,今陛下作詩,雖不符天子巡幸祈請之禮,但贊美圣明,盡表虔敬之誠”
接著就是群臣齊聲道“大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