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避免戰爭。
這樣的想法,很天真,可何嘗又不是一種體恤士兵,不忍他們死于戰亂的仁慈呢?
從木蘭辭與西北都護府的三不原則中,就能看出,當今紂王是一個多么仁愛厭戰的君主。
也許現實很殘酷,也許戰爭無法避免,但并不妨礙群臣努力讓紂王保持這種天真,這就是君王的德行啊!
而且納妃儀式,也能說明紂王有所悔悟,心有愧疚,想彌補險些被自己逼死的妲己,這不正說明此前的勸諫有用了嗎?
從善如流啊!
所以大家都很樂意參與納妃儀式,個個喜氣洋洋。
子受很不解,我為了迎娶區區一個妃子,大動干戈勞民傷財,值得你們樂呵成這樣嗎?
納妃儀式上,聞仲也來了,但他察覺到了絲絲不對勁,蘇妃有異。
當下便睜開眉間第三只眼,數寸白光閃出,可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
聞仲識破妲己身上有妖氣,雖然不能確定是妖怪,卻還是苦心勸諫,想終止納妃。
子受拒絕。
我就是要狐貍精禍亂朝綱啊!
而且人家長得漂亮,又是我喜歡的類型,憑什么不收入后宮?
群臣也覺得沒什么問題,妖氣、妖怪這種東西很玄乎,蘇貴妃剛入宮,什么都沒干呢,聞仲就跑出來非議人家,有些過分啊!
聞仲無可奈何,他沒證據,也無暇分身,糧草已經準備完畢,要領兵北上了。
不過他倒是不怎么擔心,若那妖怪有所異動,魅惑紂王,攪亂社稷,自己回朝收了便是。
朝歌某處氣派的府邸。
“王兄召弟前來所謂何事?”衣著華麗的子衍拱手問道。
子衍是帝乙二子,子受的二哥,平時就是個公子哥做派,沒什么野心。
子啟不言,只是將子衍迎入房中。
子啟是帝乙的長子,子受的長兄,賢名遠播。
按照“父死子繼”的制度,理應由他繼承王位。
但商容、梅伯、趙啟這一干老臣聯合作保,硬是讓子受成為了商王。
子啟的確素有賢名,可賢名不代表無欲無求,尤其所求的東西是本該就屬于自己的王位。
他當然不甘心,更別說往日的賢名本就是他為了繼承大業而刻意散播的。
“紂王不似人君。”
子啟提劍,平靜的看著自家老二子衍。
姬昌發現了端倪,覺得自己太過激進,在蘇護逃獄后,就閉門不出,以避嫌。
但總有沒發現端倪的人,比如子啟。
s一天兩更保底,一更穩定在早上八點,晚上的一更得看什么時候到家,積極打賞啊,累計萬賞加更的!
求推薦,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