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之處,有些得不償失。
紂王是一個有遠見的君王,自然知道收取田賦所帶來的壞處,民心雖好,但短期來看,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是貴族有點難處理。
貴族已經被連反逼迫,再這么下去,只怕要跳腳,朝歌兩次叛亂,都有貴族參與其中。
可紂王并沒有對此謹慎處理,反而更進一步,讓朝中公卿與貴族一同下到鄉野間,協助農人種田。
這條以公議才逼得群臣同意的政令,如今得到了證實,就是崇侯虎之前所想的幾層。
從意義上來說,能讓公卿貴族有同理之心,讓他們了解到百姓之苦。
從實用性上來說,借用公卿的智慧、貴族的財力,發明推廣新農具,順便壓榨姬昌的剩余價值,為百姓謀福祉。
乍一看,紂王什么都沒有得到,甚至還白白讓最擅長農事的姬昌賺了大量名聲,甚至會讓西岐流民也思慕姬昌以往的恩德。
實際上呢?
朝中公卿得到了鍛煉成長,天下百姓有了新農具能夠吃飽喝足。
雖然這些都是隱性的,但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地方——被紂王連番逼迫的貴族!
想到這里,崇侯虎豁然開朗。
最讓人擔憂的,不就是貴族利益被連續侵犯,他們心生不滿而危及大商統治,敗壞紂王名聲嗎?
可現在,紂王做出了補償。
新農具誰來生產?誰來推廣?
是轉型商隊走南闖北有工坊的貴族!
而且這還解決了女子在春夏之際沒有織毛衣收入的問題,她們可以繼續受貴族雇傭在工坊中制造農具,持續獲得收入!
其次,還有更為直接的利益——貴族的土地增產了!
田賦?什么田賦?
朝廷按丁口收取了田賦,只能留下五成糧食,他們怨聲道載,大有不滿。
現在土地增產,直接變成了十五成糧食,還埋怨誰去啊!
崇侯虎也終于明白了,紂王為什么連續做了好幾次乾綱獨斷。
確實是沒有什么收益,但不虧就是賺,甚至貴族們還可能因為被打了一棒子后又嘗到了甜頭,而更加心悅臣服。
這可比直接給好處拉攏有用得多。
泥土的芬芳下,崇侯虎瞬間感覺讀懂了一切,妙啊!
難怪紂王在群臣們勸諫阻止的時候不怒反笑,因為這一收一放,一松一壓,正是為君之道,帝王心術啊!
要是群臣們都懂了,反倒讓紂王忌憚!
崇侯虎暗自謀劃著,他得做點什么,將紂王的用意告知他人,省得又有某些愚笨的貴族連這些都讀不懂,硬要與紂王為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