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法而言,晉國走在了這個時代的前列。
若是以后世某些靠嘴吃飯的人來說,那就是“晉國人生來就具有嚴謹的態度,正是這種人生態度讓晉國有了法律誕生的土壤,而嚴謹的晉國人又將晉國的法律一步步的推進,終于讓晉國變成了強大的國家。”
這種話看上去頗有道理,但實際上是典型的用結果倒推過程,但又嚴重缺乏必要推理邏輯能力,只能靠腦補瞎寫一氣的屁話。
達爾文若是真的地下有靈,知道自己的進化論提出來幾百年之后居然還有人如此愚蠢,那是必然要揭棺而起的。
晉國為何重法,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晉國無禮,無德。
眾所周知,周王朝雖然是周武王所建立,但真正奠定了周王朝制度的乃是周公旦,而周公旦為晉國建立的制度便是“禮制”。
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人、庶民,所有人都被禮制所包含,所有人在禮制之中都有一席之地,整個周王朝的制度和統治秩序由此確立。
但,如果一個諸侯國違背了禮制呢?
晉國就面對著這個問題。
作為晉國姬姓公族所建立的國家,原本應該嚴格按照禮制,以嫡長子繼承晉侯之位。
但是從曲沃桓叔開始,一直到曲沃武公弒殺大宗篡位成功,曲沃氏小宗完成了對晉氏公族大宗的逆襲,在齊桓公的支持下搖身一變成為了新的晉候家族。
這雖然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認,但這并不合周禮。
天下人不是傻瓜,晉國人也不是傻瓜,所有人都知道曲沃氏的君候之位是無禮而得,是無德之舉。
那么問題來了,曲沃氏要怎么樣才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安撫民心,讓自己的篡位統治能安穩的繼續下去呢?
曲沃氏的統治者們想到了“法”。
講不了理,講不了德,那就吧。
用法律來約束國中的大小貴族和平民,來鞏固晉國的統治秩序,不就能擺脫無德、無禮的局面了嗎?
所以,晉國就成為了諸侯之中最講“法”的國家。
晉獻公重用士蒍,推行“士蒍之法”,政治上實現“國無公族”,加強君權,擴充軍隊。
晉惠公時期,晉國推行“爰田“和“州兵”制度,公族和卿大夫們,從此可以建立自己的軍隊。
晉文公行郭偃之法,政治上舉賢良、賞功勞,經濟上獎勵耕種,鼓勵通商,擴張稅源;軍事上改革兵制擴展三軍,實行軍政合一。晉國成為軍事強國,但也由此將卿大夫們的權力極大提升,迎來了趙盾時代。
趙盾時代,進一步的對法治進行了規整和收束,讓晉國的法律更加嚴明,同時也通過法律將大權都集中在了六卿為首的卿大夫手中,越發的削弱了公族的勢力。
歷史已經證明,無論是諸侯的國還是卿大夫的家,只要沒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來保障足夠強大的力量,就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
“本大夫跟你們說這么多,現在你們應該明白頒布成文法的意義所在了吧?”魏相朝著面前眾多的夏邑、華邑官員問道。
眾人沉默片刻,有些點頭有些搖頭,搖頭的數量看上去顯然還要更多一些。
魏相氣得直翻白眼“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那本大夫問你們,想不想讓夏氏成為將來大晉最強的家族?”
“想!”這一次的答案倒是異口同聲。
魏相點頭,抓住面前的大紅布,道“想,那就干!”
大紅布被魏相一拉,直接從面前的大石板之中脫落下來。
這塊石板立于夏邑市場大門口,任何走進市場大門口的人都能看到。
上面清楚的用晉國文字寫著
“夏氏法十三條
一,大夫犯法,與士人同罪。
二,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