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魏相跟隨著智首一起進攻,然后路上救下了逢大夫的兩名兒子,但是一路沖殺并沒有能夠看到智罃。
楚王發現了魏相等人的意圖,開始率領大軍包抄過來,智罃心知事不可為,在魏相的建議下撤退。
晉軍被擊潰之后大規模的從黃河逃跑,然而到了黃河岸邊的時候由于缺乏船只,在楚軍的追趕下只能被迫泅渡和投降。
在趙朔的要求下,樓嬰派出船只接到了魏相等人,幫助魏相等人撤回黃河北岸。
雖然楚國左軍被擊潰,但楚軍依舊取得了勝利,楚王在黃河南岸飲馬祭天,并隨即向天下諸侯發布命令要在鄭都會盟,楚國正式奪取了天下霸權。
晉軍收拾殘兵之后退回絳都,中行林父當面請罪,其他諸卿沉默,此時士會站了出來幫助中行林父說話,讓責任得以如之前所說那般分攤到六卿身上,于是中行林父便沒有被罷免。
正如魏相之前所料,作為此戰唯一亮點的夏氏和魏氏成為了晉侯姬據的表揚對象,三叔魏顆正式因功晉升大夫,封地在令狐,是為令狐顆。
魏相回到了封地之后厲兵秣馬,正式將目光投向了北上黨盆地。
就在此時,狐氏宗主狐由再度派出使者前來和魏相接觸,于是魏相聯手欒書北上,直接滅掉了令狐氏宗主和北上黨諸多赤狄部落,將北上黨分為長治、長子、屯留三城,夏氏獲得了長治城。
春去冬來,秦國趁著晉國失敗趁機發動了對晉國的反攻,魏邑和令狐邑都位于晉國西南部,是秦國進攻首當其沖的目標。
魏相率領夏邑兵卒馳援,在輔氏和秦軍展開大戰,殺死了秦國大將杜回,大破秦軍,讓觀戰的秦侯為之震驚。
輔氏之戰后秦國臣服,中行林父也在此時去世,中行庚成為了新的下軍佐,士會正式繼承了中軍將之位,開始帶著晉國走上復興之路。
由于南方的楚國正值強大,于是晉國將目光放在了北方,開始開拓北方。一番激戰之后魏相出力甚巨,在士會的偏袒下獲得了一片封地,建立了晉陽城。
緊接著,魏相繼續從上黨向東進攻,滅掉了肥國等諸多赤狄小國。
這個時候的夏氏勢力開始龐大起來,被眾人視為下一個很有可能挑戰六卿的家族。
六卿之中最后一位的中行庚對此憂心忡忡,找到了對魏相同樣頗有敵意的先轂打算一起打壓魏相。
晉侯姬據的權力也開始增長,有了想要干預朝政的打算。
魏相在得知中行氏和先氏打算對付自己之后,十分果斷的說服了姬據、士會和趙朔,三人聯手之下反而將先轂中行庚逼得狼狽不堪。
先轂暴怒之下終于動了殺機,在春蒐之上突然率領先氏兵馬進攻魏相,同時在大殿之上發難。
然而魏相早有準備,反手滅掉了先氏家族,讓先氏家族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先轂死亡之后,魏相正式進入六卿之中,成為了六卿中的下軍佐。
這年冬天士會和欒盾先后去世,趙朔得以連升兩級成為晉國上卿,士燮和欒書則分別進入六卿之中。
新六卿的排名次序為趙朔、郤克、中行庚、魏相、士燮、欒書。
趙朔成為上卿之后權力欲望大熾,和晉侯姬據開始爆發沖突,由于六卿之中大部分都是趙朔中人,因此姬據被牢牢壓制住了。
齊國這個時候也開始強大了起來,于是郤克作為晉國使者出使齊國,卻反而遭到了齊國太后、君候正夫人的恥笑。
郤克大怒回國,在一番政治利益交換之后說服了趙朔發動晉齊之戰的戰爭。
由于擔心姬據發動奪權,趙朔帶著欒書坐鎮絳都,郤克、中行庚、魏相三人率領晉軍出戰。
在這場戰爭中,魏相一舉擒獲了齊候,讓齊國、魯國、衛國、宋國不得不再度承認了晉國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