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朔還是那個趙朔,但君子趙朔和下卿趙朔似乎又有了明顯的不同。
“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地方為官,一個是繼續跟在我身邊。你怎么選?”
趙朔的話開門見山,也很直接。
魏相幾乎不假思索的給出了答案“相當然是要繼續追隨主君的。”
這個問題其實魏相早就已經思考過了。
去地方上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是最穩妥的選擇,以魏相穿越者的身份出政績也是必然的事情。
但趙朔剛剛上位即將和趙盾完成對趙氏的交接,這個時候正是魏相這樣的新人最佳上位時機,錯過的話就太傻了。
趙朔看起來并不意外,拍了拍魏相的肩膀,笑道“從今往后,你便是我趙氏少庶子。對了,你的爵位還是下士吧?今日起你便是中士了。”
魏相深吸一口氣,朝著趙朔躬身行禮“臣多謝主君。”
少庶子,也就是隨身家臣,放在后世就是隨身秘書。
由于能夠和趙朔朝夕相處,所以這是一個看上去沒有多少實權實則極其重要的位置。
若是魏相利用得好,完全可以通過說服趙朔的方式將整個趙氏的力量都調動起來。
相較于車右而言,這個少庶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正式職位,這也代表著魏相從今天開始正式成為趙氏家臣。
對于當家臣這件事情,魏相其實并沒有什么心理障礙。
戰國七雄之中韓國韓氏興起之宗主就是如今的趙氏家臣韓厥,秦國能興起是因為曾經給魏國相邦公叔痤當家臣的商鞅,趙國名臣藺相如還給身為太監的宦者令繆賢府中當過家臣。
更重要的是春秋時代和后世不同,后世的家臣如同奴隸一般只是主君們的工具人動輒下跪,而這個時候的家臣卻能夠擁有極大的自主性和人格尊嚴,在很多場合都可以和主君平等的進行對話和商議。
這也是身為士人的魏相想要出頭最快的一條路,誰讓魏相不能繼承魏氏的大夫爵位呢。
綜上所述,魏相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沒問題。
此刻選擇這條路的好處其實已經顯示出來了,第一個當然是趙朔的信任和少庶子的職位,另外一個就是這個中士的爵位。
眾所周知,士是周朝爵位之中最低級的一個,分為上士、中士和下士三等,魏相原本就是一個下士。
等到真的上了戰場,下士運氣差的就是成為徒兵(步兵)之中的伍長,統領五名徒兵甲士,也就是后世的班長。如果運氣好點的話,下士則能成為戰車上的車右或者馭手,聽從車左的命令行事。
當然下士畢竟也是貴族,天生就比庶人強,庶人能當官的話最高也就只能和下士同一個待遇,《公羊傳》里就說過“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
晉升到中士之后,最直觀的一點就是魏相的俸祿直接翻倍。考慮到原先在魏氏之中魏相是一毛錢俸祿都領不到,這簡直就是從啃老族瞬間變身月薪過萬啊。
有了這個俸祿,魏相完全可以置辦一間很不錯的宅子,弄個幾千畝土地,養幾十一百個奴隸和十個八個甲士以及相應扈從,然后還能再養一輛戰車。
中士,基本上就相當于西方中世紀采邑制度里的“封地騎士”了。
在出征的時候,中士也比下士更強,可以出任一輛戰車的車左,也就是車長的職位。
如果不是車兵而是徒兵的話,中士則能夠出任“兩司馬”這個職位。
“兩”是晉事制度中的一種單位,比“伍”要高,每個“兩”擁有五個“伍”總計二十五人,兩司馬負責統領這二十五人,大約相當于后世的排長。
從車兵到車長,從伍長(班長)到兩司馬(排長),再加上俸祿田宅全部翻倍,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