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府邸,和家人親近了一番,順便看了看那兩個已經會跑跑跳跳的兒女。
最后蔡琰以劉韜剛回來,身心疲憊不堪為名,帶著他回臥室,并親自為他脫下甲胄。
期間,劉韜少不得就各文臣的態度問題抱怨了一下,結果蔡琰聞言,卻是低聲笑了起來“嘻嘻……這也沒什么好奇怪的。”
“哈?”劉韜就想不明白了,難道一個兩個還不指望他稱王?
歷史上曹操稱王,劉備和孫權得到消息后,都被屬下慫恿,沒多久便半推半稱了王。怎么到他這里,不稱王還沒什么好奇怪的?
“稱王已經是必然的結果,剩下無非是為夫君準備封王所需要的儀式,順便選定一個黃道吉日,正式封王而已。”蔡琰笑道。
“我稱王還成必然了啊?難道就不許我,說什么都不稱王?”劉韜沒好氣的說道。
“這段時間,天下可不少人稱了王。”蔡琰聞言嘆了口氣,“劉虞據說在兒子的慫恿下稱燕王;冀州有趙王;原本的北海王已經提升為齊王;沛王被陶謙等人擁立為徐王。”
頓了頓,繼續說道“劉焉在益州稱蜀王,據說最初打算稱漢王,結果被屬下勸說,改成了蜀王;陳國與梁國合并了,陳王改稱韓王;劉岱在兗州自稱魏王;劉表也在孫堅等人的推舉下,稱楚王。”
“這沛王劉曜,不會是因為劉表先稱了楚王,才不得不改徐王的吧?”劉韜顯然發現其中一個顯眼的問題。
“嘻,說不定還就是這樣……”蔡琰淡淡一笑,點頭回道。
其實只要徐王繼續南下,把九江和廬江兩郡打下來,稱一個吳王問題不大。說起來,西周時期建立的徐國,后來便是被吳國所滅。
“好吧!現在我知道了,一個兩個都稱了王,我不稱王結果還弱了他們一頭!”劉韜嘆了口氣,難怪都不提,原來根本不用提,稱王這都成常態了。
“主要還是趙王,或者說袁紹太急切。據甄氏傳來的消息,他以先入洛陽者稱帝為名,已經開始攛掇趙王登基為帝。只是趙王以沒有傳國玉璽,‘得位不正’作為借口,暫時拖著。”蔡琰回道,“只是拖不了多少時間……”
“傳國玉璽在我手中,只是這群急不可待的家伙,只要他們愿意,就能有無數個傳國玉璽出來。”劉韜不屑的說道。
“夫君說得對,傳國玉璽,是因為受人推崇,所以才珍貴無比。它的價值在世人所認可的‘正統性’上面,而不是玉璽本身。”蔡琰點頭。
人們認可它的正統性,那么傳國玉璽就是真的,不認可,那么就是假的。反過來,就算拿的是一個假玉璽,只要大家認可它是真的,那么就必須是真的。
這個手段,清朝就玩得很好,用一塊所謂的‘傳國玉璽’,凸顯出了自己的正統性。也給了那些軟骨頭們,一個投降的借口。
他們投降,自然要吹捧這玉璽的‘真實性’,于是這玉璽,也就成了真的傳國玉璽。到后來,甚至大家都不去關心,那玉璽是不是真的傳國玉璽。
也就是說,劉韜手中就算有真正的傳國玉璽,但所有人不認可,不買單。那么自然而然的,這個就是‘假’的傳國玉璽。
他敢拿出來,那么天下就能出現無數個所謂的‘傳國玉璽’出來。甚至有人拿著一塊石頭雕了一個玉璽,都敢稱其為傳國玉璽。
是以趙王堅持不了多久,袁紹需要的話,隨時可以弄出無數個傳國玉璽來。
“你說,當初我是不是不該讓袁紹先進去洛陽?”劉韜想了想,試著問了句。
“不不,這樣正好,讓他們稱帝,讓他們禪位。讓這個天下更混亂一些,這樣夫君才能更順利的去一統天下。”蔡琰搖了搖頭,緩緩說道。
“我記得以前你說過,寧愿我不當皇帝,只想我陪在你的身邊……”劉韜聞言,有些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