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時年何等人物,也算大荊朝的頂尖勛貴,接連一想就是知道元云默是在打的什么主意,但是他又的選擇么?沒的選擇,此刻,雖然他們幾個人都是一條線上的螞蚱,但是有些規則還是要守的。
就算是定國公威勢沖天,義武軍天下精銳,也是等閑不敢和這些規則最對,因為這是代表著大荊朝的所有的勢力,包括軍隊內的那些影響巨大的勢力了。
畢竟,如今天下,雖然很多人將流民四起歸于災禍,但是天災永遠沒有人災嚴重,所以,這里面的原因,也就是算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了。
就在嘉崇十五年的時候,朝廷下發文書,要求陜西省引流民屯田,播下了好大一筆金銀,但是,屯田沒有辦成,反而是激起了流民更大的憤怒,究其原因,不外乎。
雖然,但是樣子貨還是要做,所以流民們就是被屯田了,官府將他們聚集到了一起,這樣所有的流民聚集到了一起,但是不給糧食吃,憤怒的流民,只有造反。
說起來好笑,現在的大荊朝的金銀很多,但是皇帝不是最富的,最富的反而是地主大戶。
天下如此烽火,北方如此殺戮,流民如此瘋狂。
在江南,照樣的是一擲千金的大富豪,有的是吟詩弄月的俏公子,更有的是醉生夢死的官員。
好在,大荊朝的七大精銳,掌握在了足夠負責人手里,所以這個天下,依然是穩固泰山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改變的話,大荊朝真的要危急了。
說的有點遠去了,其實,還有一部分人,將目光看向了遙遠的北方。
那是夷狄人的地盤。
夷狄人,東夷北狄,這是荊朝人對他們的稱呼,,起于東北白山黑水之間,又稱東虜,兇殘成性,在荊朝立國七十年的時候興起,利用當年荊朝北伐草原之后,在草原上面造成的權力真空之時間,一舉完成了對于這個草原的征服。
就在嘉崇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夷狄人,就是寇邊遼東,結果梁王殉國,憤怒的嘉崇迪令順化軍自山海關東出,結果在寧遠附近被夷狄人打的大敗而歸,至今未曾恢復元氣。
雖然后來,荊朝就是和夷狄人對峙起來,并且一直占據著場面上的優勢,但是現在,荊朝內亂了,說句實話,由于當年大燕朝起于幽云十六州的關系,華夷之辨,被完完全全的重視起來,自那個時候起,對于蠻夷,中原就只有一個字,殺,所以不管大燕朝還是后來的大成朝,還是現在的大荊朝,對于草原上的蠻夷,一直是有著足夠的警惕,這也是嘉崇皇帝不同意楊永昌的那個調撥洪秉尋橫沙軍的原因之一了。
不過現在,大荊朝,卻是有點鞭長莫及了。
夷狄人入寇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有識之士,莫不憂心忡忡。
但是,荊朝內陸的人,才不管這些,多的是像元云默這樣的人,不管別的,首先就是填飽自己的口袋再說,并且他們做的如此的理直氣壯,以至于曹時年看不慣這個做法,但是只能是妥協了,所以此刻的曹時年同意了元云默這個做法。
而王自可和楊成朝兩個人,也自無不可,畢竟他們可不是勛貴,對于元云默這樣的事情,雖然自己做的不多,但是見識過的實在不少,還是那句話來說,沒見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么。
看到了三個價值數萬兩白銀的欠條,輕飄飄的落地,元云默那俊秀的臉上,竟然是出現了氣粗的神情,真的是一個財帛動人心啊,連這樣的圣人子弟都是一個樣子呢。
當元云默收起這三張欠條,終于將自己的此刻的心情給平靜了下來,他說道:“我現在立刻就是下文書,讓各個府城將他們囤積的東西,都運到這里,不過,我希望王大人能夠擔負起這個看護的任務。”王自可聽到這句話,自然說道:“這個自是應當?!?
然后,元云默又是對著曹時年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