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劉炎虎必須把接的單子一一處理完,并讓手下選擇是否跟著他回冬山村。
原本就是冬山村的人,自然沒問題,但是不是冬山村的人,考慮的可能就多了。
尤其是一些人的工作,并不是廚師,只是端菜擺桌子的人,更是如此。
但是劉炎虎新成立了一個微信群叫做冬山村旅游公司的微信群,把卜依琳指揮的昏頭轉向,依照劉炎虎的說法,現在冬山村員工只有她一個人在冬山村,得使的用,至于其他村民,屬于資方,所有的勞動參與,必須用請求的。
村里的網站也在劉炎虎統籌之下建立好了。
網站需要非常多的攝影工作,攝影工作就被崔浩然,還有崔家兩兄弟所承包下來了,只不過崔家兩兄弟還在帝都玩,崔浩然這段時間買了單反,在村里頭到處走動到處拍。
都是熟人,崔浩然來拍的時候,其他人也都非常的配合,尤其是溫喆還特地為了拍攝燒制了一窰,溫喆從捏陶土,到塑形,一連貫流程都操作給崔浩然拍攝,整個工作和流程都沒有隱瞞。
知道崔浩然帶著村里面想要做什么,其他人也覺得非常有興趣,要是村里以后來很多的年輕人,他們就可以跟年輕人講古,日子就不會那么的寂寞了。
雖然村里的生活很安靜,但是老人也希望能夠跟別人交流。
尤其看到年輕人,總是忍不住上去交談。
年輕人還沒有來到山上,但是村里老人卻動了起來,不再是只透過微信群,甚至村口的媳婦們都還想著,是不是要把村里的花布給重新制作起來。
把以前的手藝都弄起來,說不定有些小孫孫會來學。
雖然花布是江陽鎮附近的傳統,在以往算是普遍的物件,但是最近傳統的物件,因為費工夫,而且樣式古板沒有變化,逐漸被淘汰掉,一般人都用便宜的現代工業化的制品,現在要找會做花布的人已經不多。
花布的產業鏈早已經斷掉。
腦子最靈活的王李春花奶奶說道“要是能夠找到美術設計,把我們做的花布加以做成受歡迎的布料,再由我們來生產縫制,甚至開班授課,會不會受歡迎?”
“劉炎虎做網站設計的時候,不是找村里一個娃子來負責設計,我看娃子做的網站,就覺得歡喜,說不定娃子能夠把這個工作接下來。”
“村里的娃子那就是崔浩堅的孫女,在村里才念到小一就出去了,我們可以讓她回來看看。
我就讓劉炎虎去聯系她,浩堅的孫女在鷺島學美術設計。”
“就算娃子不行,娃子還有很多的同學,或者是老師在做設計。
目前冬山村旅游公司大概出不了太多的設計費,找娃子的同學出一下工,應該可以用比較低的價錢拿下設計。
娃子的設計感不錯,可以讓她審核修改一下,說不定還能更好。”
卜依琳也在旁邊出主意,卜依琳也知道教授老師設計出來的產品價格高,但是跟普通大學還沒畢業的同學,設計出來的產品有非常大的落差。
但是娃子崔曉君,看起來美感能力很強,說不定別人設計之后,崔曉君再稍微加以改進之后,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
如果能夠在冬山村旅游公司取得成就,說不定村里回來的年輕人又能夠多一個。
卜依琳對冬山村的年輕人接觸得不多,年輕人回家大部分直接往自己的家里沖,不會四處游走。
大部分時間,會在家里接受長輩投食。
冬山村的食材美味不是蓋的,即使是村里人做出來的菜,也比山下美味。
崔奶奶這邊也是年輕人游走的地方,似乎年輕人只要待過冬山村,都會受到崔奶奶的照顧,崔奶奶雖然沒有孩子,卻好似有無數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