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方召上浮,安然入船的時候,一名潛水員問他“你剛才一直在干什么?”
“找靈感。”方召回道。
潛水員沉默半晌,懂了。
藝術家們“發瘋”不是發瘋,是找靈感!
譚閔好奇“難道你在聽聲音?”不然怎么特意將耳朵露出來?
“是聽到了些聲音。”
方召心情不錯,腦子里已經有不少靈感了,換了潛水服之后跟大家打了聲招呼,便拿著筆記本寫去了,譚閔心中再好奇也不敢打擾。
看著方召離開,另一名潛水員搖頭不解,“在水里能聽到什么?”
腦子進水了嗎?
不過,再一想起方召的綽號,總覺得,這事有點玄,說不定人家真能聽到什么常人無法聽到的聲音呢?畢竟人家那耳朵可是被譽為“諦聽”、“神之耳”的。
之前下水的那名潛水員一拍大腿,“剛才忘了問他潛水在哪里學的!”
“那小子潛水很厲害?”
“我覺得挺厲害,剛才遇到強流,伴隨上升流和下降流,那小子也沒被沖開,而且特別鎮定,半點不見慌張,做得不比我們差,我就想知道他在哪兒學的潛水。”
“總覺得這名字很耳熟,這小子除了演戲和作曲,是不是當過兵?以前好像在軍事新聞里聽過這個名字。”
“你這么一說,我好像也聽過,時間太久了記不清,對不上人,我搜搜。”
方召并不知道船上其他人怎么議論他,此時他正在將腦子里閃過的一個個音符寫進筆記本,等這首完成了,他會將它列入自己的第二場音樂會里。
經歷一次滅世紀災難,海中有生物滅絕,也有新的物種誕生,但整體而言損毀嚴重,更別提什么美景了。
這次,在海中看到的這些,比海洋館里的看到的,感受更深刻,那種生命回歸的沖擊感更強烈。愿意支持譚閔一把,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拋開劇本內容,方召也能看出譚閔是真正熱愛這片海域。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感受不深,但方召不一樣,如果,譚閔能將他對這片海域的情感、保護這片水域世界的意識傳達出去,多投一些錢又何妨?
方召并沒有一直跟著研究所的船,船里的空間有限,不可能真的準備一個房間給他創作,所以,方召在遇到一個水上廣場的時候轉移了。
那是一片浮在水面上的廣場,除了一些吃喝的小店之外,還有游泳池和釣魚區,每年都有不少游客來這里釣魚。
最近因為影視節的原因,游客很多都去大島了,來這邊的人比較少,所以放眼看過去,只有一小撮兒人聚在那里玩,還都是年輕人。
“都是一幫不愁吃穿的富家子弟,今年來第三次了,你離他們遠點,這幫人碰到明星就喜歡沒事找事,”一名潛水員跟方召說道。
查了更多關于方召的消息,現在船上的人對方召也有更多了解,在方召下船前要了簽名,還特別熱心地給方召推薦哪個釣魚位最好。
譚閔也留下,他得照應著點,畢竟方召現在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作為本地人,譚閔熟悉這種海上廣場的操作,讓方召坐一旁休息,他去辦手續。譚閔自己好辦,方召第一次過來,稍微復雜點,這邊對第一次過來的游客要求都比較嚴,程序稍顯復雜。
方召正打算坐下,就聽有人在叫他。
“咦?那是方召?”
“真是方召!嘿,方召!過來一起玩啊!”
“說說你怎么寫出的《百年滅世》四樂章唄~”
譚閔注意到那邊,皺眉,猶豫著要不要過去幫忙,就見方召給他打了個手勢。
方召讓譚閔不用管這邊,去辦手續就好,自己則往那群年輕人那邊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