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聞鼓是為查辦受賄了方便,由此也耽誤了一些政務和案子。因此后來大秦改革了這種制度,下令撤銷了這個環節。如今帝天情要狠抓貪污受賄者,自然有設起了登聞鼓。
還有一種說法稱擊鼓鳴冤由大秦始皇帝開創。相傳,始皇帝的侄子經常倚仗皇勢胡作非為。
一次他調戲了帝都少女蘇小娥,出于自衛,小娥打了皇侄耳光。皇侄便要殺死小娥。不料,路遇好漢打抱不平。豈料一隨從舉劍刺向大漢時,大漢猛地一閃,鋒刃卻捅進了皇侄肚皮。
隨從們見了始皇帝栽贓說是大秦殺了皇侄。始皇帝遂下令將大漢捉拿收監,判處死刑。脫險的蘇小娥得知恩公要被問斬,深感不安,決定去闖金殿。但禁宮戒備森嚴,難以接近,于是她和妹妹各持一鼓、一鑼來到金殿門前,突然猛擊鑼鼓,高喊“冤枉”!
鑼鼓頻傳,驚動了始皇帝,他下令拿人上殿審問。小娥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陳述。始皇帝聽畢,遂提“囚犯”與皇侄隨從對質。得知實情后,隨即將歹人處死并獎賞好漢送走小娥。蘇小娥擊鼓鳴冤這一舉動,給了始皇帝一個啟示,為方便百姓告狀,他特下圣旨,命各級官署大門必須置一鼓一鐘,并規定鐘鼓一響,官必上堂,借以顯示便民、德政。
后來擊登聞鼓的條件日趨苛刻,六十年前已形同虛設,只有“關軍國大務、大貪大惡、奇冤異慘”方可擊鼓。并規定擊登聞鼓者,先廷杖三十,以防止無端刁民的惡意上訪。
而到了先皇帝時,登聞鼓徹底的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