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終于完本了。
首先我得說,這是小說,不是歷史。朋友們不要拿看歷史的眼光去看一本小說。也就是說,里面講得故事,并不是都能夠在史冊中查到的。
我的創(chuàng)作原則是,在大的歷史框架下創(chuàng)作,不改變歷史的基本走向。例如最后滅掉吳國的是越國,不能把它寫成是楚國滅掉吳國。伍子胥是被吳王賜死的,不能寫成是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死的等等。
春秋無義戰(zhàn)。春秋戰(zhàn)國這個幾乎每天都在戰(zhàn)爭的歷史時代,幾乎沒有那一場戰(zhàn)爭是正義的。我對這些戰(zhàn)爭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特別是那些為了爭霸,給老百姓帶來無窮災難的國君,我是批判多于贊揚的。
吳王和越王都不值得贊揚。
對于伍子胥這樣的人物,我是同情多于贊揚的。他的忠誠無疑是一種美好品德,但是他的迂腐,甚至害了自己,這是讓人唏噓的。
我比較喜歡范蠡這個人物。聰明睿智,灑脫豁達。當然是最看重他的還是對女性的平視,也就是說,他把女人當人看。細心的讀者看出,我對這一點是著力描寫的。
西施這個人物,是古代有名的美女中唯一沒有負面評價的人。歷來對他的贊美都集中在他的美貌上。但那是很虛的東西,畢竟我們誰也沒見過西施。他在吳王身邊過了二十年,如果像一個女間諜一樣,對吳王沒有一點感情,顯然是不近人情的,但對吳王有感情,還又保持對范蠡的忠貞,這顯然是矛盾的。西施這個人物可以展現(xiàn)出人性的多面性。對于西施的結局,有多種說法,我還是采取最后和范蠡飄然離去這樣安排,這樣的結局會讓人心里好受一點。畢竟這是個正史中沒有記載的人物。
雅魚勾郚和鄭旦這幾個女人的悲慘命運,展現(xiàn)出那個時代作為一個女人的苦難和不幸。
書中出現(xiàn)的其他女性,只有越女在《越絕書》和《東周列國志》提及。其他的都是虛構的。
寫作本書的參考書目有《史記》、《越絕書》、《東周列國志》、《國語》、《吳越春秋》等。
寫作過程避免出現(xiàn)現(xiàn)代的一些度量衡單位詞,如小時,米,公里,公斤等等。另外,古代的一些文化如陰陽五行八卦等,如不是情節(jié)需要,也盡量避免出現(xiàn)。
偶然出現(xiàn)文言,也是為了烘托氣氛。但這會引起閱讀障礙。這方面做得不好。
這本書的成績不好。要不然也不會一百三十萬字就完本的。按照長篇網文來說,這才剛剛拉開序幕。但沒什么人看就沒有動力。早就寫不下去,但是我的習慣是,事情一開頭,就要把他做完。于是咬著牙寫了幾個月,終于完本了。
要說失敗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沒有按照網文的寫作套路來寫。故事沒有按照套路去剪裁,行文也沒有按照裝逼打臉,金手指,升級打怪之類的套路去寫。我不會,也不想學,讀者已經被培養(yǎng)出來的閱讀習慣,我沒有去迎合。這樣寫出來的書,沒人看是正常的。
寫完了,一回想,自己也發(fā)笑,花這么多心血,制造出一堆垃圾。其實網文都是垃圾。網文出現(xiàn)也就是一二十年的事,但寫作的書籍比人類幾千年寫的書還要多。能夠成為精品的能夠傳世的連一個字都沒有。
以后還寫不寫了,還沒拿定主意。以后要寫的話爭取寫得好看一點。但是,迎合讀者面對我來說,真的很難。再說吧。
我是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