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先生在鄭王府十余年,獻策無數。年初,鄭王世子得急病不能進京,鄭王為派哪位兒子去京城向太皇太后賀壽而舉棋不定,是廖先生力勸他派愛女悠悠進京。
悠悠只有十五歲,又是女兒家,鄭王如何放心?廖先生卻從悠悠是姑娘家,方便進出宮闈,能在太皇太后跟前盡孝,更容易討得太皇太后歡心的著眼點出發,最終說服鄭王。
不出廖先生所料,悠悠進京后,太皇太后一見她便喜歡得不得了,不僅賜封號“安定”,封為郡主,而且留在京中。鄭王因此比其他兄弟更清楚京中形勢,宮中情況。
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安鄉伯不成器的兒子竟然妄想娶他的愛女,安鄉伯更為此無恥地寫信向他求親。
他當然一口拒絕。
要是張寧沒有出息也就罷了,而今他一躍成為錦衣衛指揮使,皇帝近臣,悠悠又對他情愫暗生,來信提及兩家的親事,這就讓他不得不慎重考慮了。
答不答應這門親事?
廖先生聽完事情經過,略一沉吟,道“王爺,安鄉伯守大同多年,并不是閑散勛貴,不能因為他只是伯爵而看輕。”
京中勛貴極多,靠祖上余蔭空有爵位,日子過得比百姓還不如的多的是,能謀得一官半職,已經算能力不錯了,何況張勇是副總兵,能領兵,會打仗是肯定的。
鄭王靜等廖先生說下去。
“張寧年僅十五歲,卻能通過校閱,可見文采不俗,正所謂虎父無犬子,也不能等閑視之。他和陛下一見如故,深得陛下信任,據郡主信中所說,要沒有他,王振斷斷不會被凌遲,可見此人有膽識,會機變?!?
廖先生是鄭王心腹,很多事,包括京中的情況,鄭王都沒有瞞他。悠悠為博得父親對張寧好感,有關張寧扳倒王振的事,曾在信中告知鄭王。
鄭王明白廖先生的意思,誰不想有一個能力出眾,身居高位的女婿?王振深得皇帝信任,卻在張寧進宮當值不到三個月被凌遲于菜市口,張寧是怎么做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到了。
“王爺不如允了這門親事。”廖先生最后道。
“孤當時回絕得太快了?!编嵧蹩嘈Φ溃捳f太絕了,現在怎么圓回來?
廖先生道“安鄉伯可有再來信?”
“沒有?!边@才麻煩,他兒子是皇帝跟前紅人,誰知道他會不會抖起來?難不成自己堂堂皇叔,反而要向他提親?
“誰想到張寧升得這么快呢?”鄭王嘆息,頗有點悔不當初的意思。
廖先生深以為然,換作他,也絕對想不到。下嫁正三品大員不會辱沒郡主,可也得事先知道他會高升啊。同時,他總算明白鄭王叫他過來的目的,敢情鄭王不是就要不要接受這門親事征求他的意見,而是讓他獻策把這門親事圓回來。
兩家的父親把話說絕了,小兒女卻依然情長,在已門當戶對的情況下,強行拆散這門親事,就顯得不近人情了。
廖先生眼珠子一轉,計上心頭,道“王爺,這并不難??勺尶ぶ靼凳緩垖帲屗麆癜侧l伯再向王爺提親。”
女方自重身份,何況鄭王愛女貴為郡主,怎么可以主動開這個口呢?鄭王對廖先生的話甚為滿意,道“孤這就寫信給郡主?!?
王爺要寫信,廖先生不便在這里窺視,行禮道“屬下先行告辭?!?
“去吧。”鄭王吩咐磨墨,待墨磨好,提筆先叮囑悠悠盡心服侍太皇太后,再讓她暗示張寧,讓張勇向他提親,同時保證,只要張勇來信,他立即答應這門親事。
封好信封,派護衛將信送去京城,鄭王整個人都放松下來。如果張寧成為他的女婿,定能保鄭王府無虞。
…………
交銀子能出詔獄的消息不徑而走。很多人不相信,可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