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爭女婿的可是當朝首輔。廖先生默然幾息,道“王爺可有見過張大人?”
張勇怎么請得動楊榮?這件事蹊蹺得很。廖先生心中起疑,卻不敢宣之于口,張寧小小年紀便為錦衣衛指揮使,換作他,也會想方設法結為姻親。
鄭王被他提醒,恍然道“氣死孤了。孤差點忘了張寧在書房等候。”
“……”廖先生無語,你用得著氣成這樣嗎?人在書房,你過去直接問不就行了?
鄭王也想到這一點,大步流星朝書房趕去,進門就道“張寧,楊榮那老貨為何替你向楊士奇提親?”
情急之下,他沒有稱呼兩人的字,而是直呼其名。
來了。張寧早想好怎么回答“楊首輔抬愛,親筆修書一封向家父提及兩家親事。想必家父回信,他因而托楊閣老為媒。”ii
楊士奇親自寫信提親!鄭王怒火又起,道“你和悠悠之事,朝中無人不知,他竟敢如此,眼里還有孤嗎?”
“王爺既知我和悠悠相愛,為何拒絕親事?”張寧問得理直氣壯。你非要拆散我們,還好意思質問我?
鄭王被噎了一下,接著怒道“悠悠不是提過,待孤進京自會安排嗎?”現在允親的話自然不肯再說,太沒面子了,這事沒完。
叫張寧過來想談親事,現在親事是不用談了,鄭王很想揍張寧一頓,先出氣再說。
“悠悠說過,王爺進京定然會允了親事,可首輔大人修書在前,下官倒想和悠悠私奔,只是估摸悠悠定然不肯,實在為難得緊。”張寧做苦逼狀,道“王爺找下官過來,有什么事?”ii
“沒事。趕緊走吧。”鄭王氣得不行,你小子擺明不相信我。這是想氣死我嗎?
他越生氣,張寧越彬彬有禮,行禮后才離開。
鄭王叫廖先生過來,道“孤不能忍了這口氣,楊士奇和楊榮這兩個老貨,不能留在朝廷。”
你說不留就不留?關鍵是皇帝用著順手。廖先生腹誹,無奈身為幕僚,得為東家出主意。他想了想,道“不如向陛下哭訴?”
怎么說也是親叔侄,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事關皇家臉面,皇帝不會不管。至于太皇太后,那是不用指望了,老人家本就不同意這門親事,現在張寧另娶,正合她意。
鄭王搖頭道“陛下對他信任得很,若是賜婚楊老頭家,豈不糟糕?”ii
不說還好,就怕一說皇帝護著他,干脆來一出賜婚的戲碼,悠悠不愁嫁,他快到手的銀子可就打水漂了。不,楊榮牽涉在里頭,鬧將起來不好看,還是得先找楊榮說說銀子的事,他若不給,再大鬧特鬧。
鄭王拿定主意,對準備再勸的廖先生道“不用再說了,孤有主意。”又吩咐在旁邊侍候的小太監“去叫楊榮過來一趟。”
小太監領命而去。
廖先生道“王爺想質問楊閣老嗎?”何必做無謂的事,這個時候和楊榮鬧僵殊為不智。
鄭王道“本王窮得揭不開鍋,若國庫空虛也就算了,如今國庫充盈,怎么能讓本王再過苦巴巴的日子呢?本王先和楊榮談談,心里有底,覲見時再向陛下哭訴就有把握多了。”ii
向母后哭訴不會空手而歸,但到手的肯定不會太多,可若是楊榮應允,他和母后同時向皇帝進言,到手的銀子會多得多。難得進京一趟,能多要些為什么不要?
廖先生做他幕僚十多年,很了解他的性子,當下不再勸,行禮后離開。
…………
張寧離開安定郡主府進宮,先去昭仁殿,談完公事再提私事,把楊士榮許親,父親同意的事說了。
朱祁鎮沉默一會兒,道“卿屬意誰?”
事情到這一步,拒絕哪位姑娘,對她的閨名都是傷害。張寧嘆了口氣,道“臣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