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出設瓦剌為省,進行融合。
朱祁鎮接到奏章,大喜過望,先封張寧為秦王,再準他所請。
張寧接到詔書一看,并沒有指定由誰治理瓦剌,他可不想留在這里,于是再寫一封奏章,舉薦宋瑛。
對他所請,朱祁鎮全都同意。
宋瑛沒想到這份美差會落在自己頭上,頗感意外的同時,又有些感激,覺得張寧會舉薦自己,給自己這份功勞,多半看在宋誠面子上。
宋瑛接詔即行,不日趕到王庭,和張寧交接。
張寧和宋瑛詳談兩天,詳細說明治理方針,待宋瑛領會他的意圖之后,才帶上士卒,押了脫脫不花以及一干瓦剌權貴、后宮嬪妃回師。
朱祁鎮行宮設在土木堡,等張寧大軍到來才一起回京城。
一路百姓灑道迎接自不用說,不日趕到京城,百官出城五十里迎接圣駕和秦王。
經此一役,張寧權勢如日中天,秦王成為百姓口中的傳說,更有說書、戲班子演起“秦王滅瓦剌”的故事。
張寧得知,苦笑不已。
回京城后,他依然佩玉不離身,時常揣在袖袋里,卻少有拿出來的時候,朱祁鎮賞賜的秦王府更是閉門謝客,誰也不見。
他每天不是在京城中閑逛,便是在茶樓酒肆聽曲聽說書,日子倒也逍遙自在,至于政事,那是一推六了。
朱祁鎮十分無奈,尋思他年齡不小,得給他說一門親,又想他舉薦宋瑛,不如將宋瑛的孫女許配給他,沒想張輔不知從哪里得到消息,親自進宮求朱祁鎮賜婚,要把聰明伶俐的十孫女許給張寧。
朱祁鎮飛書征得宋瑛同意后,親自作媒,將宋氏和張氏同時許配給他。
張寧無語了,你們這么草率決定我的婚事,有經過我同意嗎?不過,他也知道,兩位少女都相貌出眾,張氏極賢惠,宋氏彈得一手好琴。
嗯,總之一娶娶倆,他是賺了的。
又過一年,張寧有了長子,小家伙眉眼極似張寧,而且不怕生,見人就笑。
經過一年多緊鑼密鼓的準備,大明的精兵也到了向西北進軍的時候了。
朱祁鎮聽取張寧的意見,大軍過王庭,向西伯利亞進發。<99.。頂點小說網更新最快網址:.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