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天火逍遙亦暑陽,夏蟲語冬退乞幫。正式開始!讀者老爺可以猜猜會發(fā)生何等有趣的故事。
今夜的夜空,倒是格外的晴朗,半點烏泱泱的云都沒有,星星也格外的明亮。而無量玉璧谷中的月夜自也是極好的,可這如詩如畫的月夜勝景,此刻處在幽狀態(tài),山壁石中的凌慕予卻是無論如何都看不見的,此時的他,正在洞內(nèi)盤膝冥想,整理著這千載難逢的機緣——過去這一一夜來的收獲。
“下頜微收,頭部虛頂;肩保持松沉;肘部自然下垂;前微內(nèi)含,自然舒松;舒展拔伸后背;同時做到已腰為軸,使其運轉(zhuǎn)靈活;背脊切記不可左右歪斜,自然伸直;部下垂收斂,不可后凸;胯自然撐開,整體軀柔和自然,膝與腳尖同向。”凌慕予口中念念有詞,卻又自嘲似的說道:“這的確是真武觀內(nèi)《太極拳經(jīng)》上面所寫的步驟要求,眾多師兄弟們在山上勤練數(shù)年,但仍一無所成,如今看來,實在是有些可惜。世上的一切武功,無論拳腳還是兵刃,初習皆是先熟練招式之后,再尋求拳理劍意。但往往極高深的武學,卻反其道而行之,師兄們想要通過先熟悉招式,再融會貫通到‘純以意行,形神合一’的境界,按理說本沒有錯,但若真的去苛求招式,又怎么體會那‘用意不用力,太極圓轉(zhuǎn),無使斷絕’的拳理真意呢。”
凌慕予想著,站起來,從“起手式”起,一招一式的施展開來,“玉女穿梭、攬雀尾、單辮、提手上式、白鶴亮翅”攻守進退直接,無不自然而然的秉承這那“虛領(lǐng)頂勁,含拔背,松腰垂,沉肩墜肘”的十六字要學。
武當武學多與養(yǎng)生之法暗合,是以凌慕予打完一太極拳之后,體氣色倒是好了三分,待到最后“云手”收尾之時,凌慕予不喜形于色:他知道自己這太極拳已完完全全融會貫通,剩下的,也只是通過實戰(zhàn)與時間,具體體會那其中具體的“拿、化、發(fā)、踩、挒、靠”等的靈活運
用了。
“世間萬物皆變而不離其宗,萬事萬物都暗含本源生克至理。”凌慕予自言自語道:“我與師兄弟們苦修近十年,倒是不及玥姑娘三言兩語而帶來的這靈犀一悟。不過,若是沒有機緣巧合的《凌波微步》在之后直觀的證實著,我怕也會以為這些言論云云不過是紙上談兵的糟粕之言罷了。”
一想到這凌波微步,凌慕予便也坐不住了,心中一邊想著,雙腿便不自覺地走起來,易經(jīng)雖只六十四個卦象方位,但這其中的順序變幻又何止萬千,凌慕予隨行而為,倒是愈走愈快,只覺隨著體每完整行進六十四方位一圈,體內(nèi)真氣便也隨著步法在經(jīng)脈中流動了一個大周天,甚是舒暢。
到了最后,心中已無需刻意去想下一步該如何轉(zhuǎn),如何踏出,便已能不假思索,循理而行。到了這種時候,凌慕予便一邊練著步法,一邊胡思亂想著。
“此行不僅從伯安大哥那獲得了氤氳紫氣中的五氣朝元之法,還學會了這凌波微步,更重要的是,對武學之道的理解往前實實在在的踏出了一大步,看來回山之后,也該找個時間,仔細閉關(guān)一段時間,若是能借此在太極劍上有所突破,也算對得起師父的信任與栽培了。”凌慕予走著走著,卻又想到:“凌波微步乃是從武學本源之理出發(fā),處處料敵機先以做出避讓之法,江湖上說,那獨孤九劍也是處處料敵機先,攻敵之最為薄弱的弱點破綻,想來與這凌波微步倒有異曲同工之妙,也不知若是二者對上,會是什么樣的局面。”
想到這里,凌慕予腳步放緩了些,面上也忍不住笑道:“我這是在想些什么呢,玥姑娘他們不在江湖之中,而五岳劍派的前輩自也不會對我出手,這種形,應(yīng)該不可能有吧。”想著,又從無妄位上向大有位上行去。
“觀我生,進退。艮其背,不獲其人;行其庭,不見其人。鼎耳革,其行塞。剝,不利有攸往。”一道悅耳的女聲從凌慕予后響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