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香昆寺,左顧右盼之間,眼前竟是千姿百態的佛像,密布在一大片郁郁蔥蔥的綠草地上,恍若跌入一個陌生的星球,陷入了濕婆和毗濕奴布下的迷宮當中。
老梁帶著周森來參觀香昆寺,這讓周森有了新的感受。
“身臨其境真是感受不一樣啊!”
老梁說“其實香昆寺不僅只是寺廟,還有很多藝術作品,作品集合了佛教、印度教以及其它神靈還有作者本人的夢境,帶有神秘主義色彩。”
“相傳設計這座寺廟的設計師,本勒·蘇利拉是泰國人,家鄉就在萬佛公園的對面,湄公河對岸的廊開府?!?
“本勒·蘇利拉本人的命運也很坎坷曲折,回到泰國,據說在泰國又建了一座萬佛公園,最終從他自己的雕像上摔下來死了,而老撾的香昆寺卻被保留下來,最終成了一處公園?!?
“能看到香昆寺,本勒·蘇利拉還是有功勞的,如今很少有人會記得他了,來參觀香昆寺的游客卻很多,大多都是慕名前來的。”
香昆寺地處湄公河畔,視野開闊,清風徐徐,鮮花盛開,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老撾比較炎熱,這里恰好是避暑納涼的好地方,人們很喜歡來這里。
周森和劉大壯找了一個大樹下面乘涼,簡單原始的小茅屋,自有一番風景。
“這里不太發達,一些還是有一些原始,房子看上去也是有些簡陋,你們這些住慣了大城市的人,肯定有些不習慣的!”有老鄉路過笑著說。
“老伯,你多大年紀了?”
老頭笑了,“我已經六十了!”
“歡迎你們來我家看看,我家里有田地,有新鮮的水果,可以招待你們!”
周森看了老梁一眼,征求老梁的意見。
老梁笑著說“沒事,這里的老鄉很淳樸的,也很好客,可以跟著去!”
有老梁這句話,周森也就放心了。
“好吧,我們去老伯家里看看!”
老伯帶著他們去了家里,房子很破,只是幾間小茅屋,生活條件也很簡陋,有一種鄉村的景象。
“坐吧!”老伯抬出幾只小板凳,讓大家坐下,然后又拿來一筐水果招待大家。
看得出老伯挺熱情好客,周森有點好奇就問老伯“你怎么會說中文?”
“來這里的人有華僑,我有華僑的朋友,我的中文是他們教我的,我們家離開香昆寺很近,有游客經常來,我也沾了光了,游客來了,就請他們留宿我家,游客們也會給一些小費?!?
“有時候游客出手很大方,一出手就能給很多小費,比我一年在田里勞作賺錢都多,所以我覺得招待一下游客,也挺好的,我們全家也能跟著沾光,能過一些好日子?!?
“哦,原來是這樣!”
“你們在這里帶著,等午后過后,再去參觀,我去給你們做些吃的!”
老伯出去生火做飯,周森問老梁,老梁說“這里的一些農戶愿意給游客指路,也愿意一些農家樂的飯菜,房子也多,留宿,游客也能多給一些錢,改善他們的生活,剛才這位老鄉也說過了,他們也愿意接待游客。”
在老伯家隨便吃了一些農家飯菜,老梁又帶著周森去參觀香昆寺,佛祖釋迦摩尼像,隨意擺放在眾多雕像的一角。
“為什么要佛像放在這里?”周森不解,問老梁。
老梁說“這座廟宇沒有供奉佛像的殿堂,在大草坪上匯集了將近百座各式各樣的佛像,香昆寺也叫佛像公園?!?
周森笑了,“哦,原來是這樣啊,這里管理得還是不太嚴格,他們就這樣隨意擺放,也不弄整齊一些?”
老梁笑了,“是的,這些佛像比較大,搬動需要人力,太重了,他們就這樣隨意擺放了,游客能看到就行了。”
這里都是農舍,一些茅草屋,和大城市的寺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