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流經巴黎市區13公里,河上有36座橋,建造于不同的時期,建造的風格迥異,它們各有各的風情和特色,或古典,或華麗,或現代輕巧,人們方便從橋上通過,游客們來這里也能感受法國人浪漫的情懷、時尚又浪漫。
巴黎最古老的橋有三座,瑪力橋、王橋和新橋,這三座橋都是17世紀前建的,距今300多年了。
艾布納教授說“看過了法國的梧桐樹,我們來一起看看法國的橋梁,我覺得法國的橋梁還是很有特色的,我指給大家看看,我們的游船會慢慢的經過這三座古老的橋梁。”
巴黎塞納河上的橋已經不是連接左岸和右岸的交通樞紐,而是歷史留給后人的鬼斧神工的藝術作品,很有紀念意義,記載著法國巴黎的歷史,沉淀著巴黎特有的人文精神。
“我們先看看新橋吧,它是法國巴黎最古老的橋,1578年由亨利三世開始動工,工程因內戰中斷,到1606年建成已是亨利四世時代了,橋長238米,寬20米,是巴黎塞納河上最長的橋。”
橋有12個拱,每個拱上塑了壯士的頭顱,有的怒目圓睜,有的閉目靜思。
曲麗華問“艾布納教授,為什么這座橋的造型這么奇特,為什么法國人要把壯士的頭顱都雕刻在橋梁上,看上去怪嚇人的。”
艾布納教授笑了,“這就是我們法國橋梁設計師設計的特色吧,和當時的法國歷史相結合,不必害怕,那只是雕刻,不是真的頭顱。”
游船上也有導游,導游用擴音喇叭用法語和英語向大家講解。
新橋橫跨西岱島,橋下的島像尖刀似的伸向塞納河,將河一劈為二,新橋建成后整整兩個世紀,一直是巴黎的商業中心,橋上熱熱鬧鬧,有書商、自編自演的藝術家、流動攤販,甚至拔牙者。
“其實橋梁和建筑都是和當時的歷史背景相結合的,人們生活在那個時代,國王下令建造這樣一座橋梁,人從這里經過得多了,自然就會形成人氣,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會有生意,人和人之間需要交換商品,也就是貿易。”
“人來人往,不同身份的人聚集在這里,很是熱鬧,有了貿易,有了生意,就會形成商業中心,商業中心規模一大,就會吸引大量的人氣,各種不同身份的人從這里經過,有達官顯貴,也有商人和老百姓,有藝術家,也有流動的攤販,各種各樣的人匯集在一起。”
“就像中國的清明上河圖一樣,人很多,有各種身份不同的人在一起,就形成了很旺的人氣,有了很旺的人氣,就促進了貿易,繁榮了經濟。”
直到今天,新橋仍激發著藝術家的創作熱情,曲麗華坐在游船上,看著行人們談笑風生,從橋上走過,見橋兩邊的人行道還建有半圓形石椅,椅面凹凸不平,記載著歲月滄桑。
瑪力橋建于17世紀初路易十三時代,橋的名字來自建橋者建筑師瑪力,他將每個橋墩都塑了凹刻洞,橋南是圣路易島,島上的房子看去和橋一樣古老,建筑物已經傾斜,著名雕塑家羅丹的女弟子卡彌兒·克羅黛工作室墻皮都脫落了,可隱約看見裂縫。
“這三座橋真是很古老了,建造的時間太久遠了,所以流傳到現在已經十分陳舊了,大家看一看就行了,這些橋保留到現在就是維持著它們原來的風貌,并不想把它們重新拆掉重建,因為它們記載著法國巴黎的歷史,是非常難得的歷史保護文物了。”
“文物大家都知道,就是最古老就越值錢,還有王橋也是建造時間很久遠的橋了,待會兒游船經過,我帶大家看一看,再給大家講解。”
等游船靠近王橋的時候,艾布納教授又給大家講解。
王橋建于路易十四時代,17世紀后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錢建了這座橋,以后成為巴黎人舉辦慶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