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楊又帶著周森去參觀巴戎寺,“周記者,我們上次去參觀吳哥窟,由于時間關系,沒來得及參觀吳哥窟周圍的景點,我現在想起來那邊周圍還有很多景點值得一看。”
周森點頭,“沒關系,我們返回去就行了,也并不遠,我也想去看一看巴戎寺!”
兩人商量好之后,就坐車返回。
巴戎寺坐落于吳哥通王城之中心點,從外觀上看,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最高處是一座涂金的圓形寶塔,它建在兩層空心的臺基之上。
小楊向周森介紹,“我們來這里能看得出柬埔寨的歷史和文化,這些建筑受到了當時宗教的影響,柬埔寨的宗教受到了印度佛教的影響,人們相信天上的佛與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周圍建起了座大小不一的寶塔,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中心寶塔?!?
周森駐足觀看,發現柬埔寨的建筑特色和泰國類似,他去泰國采訪的時候,也看到泰國的建筑尤其是屋頂又尖,又卷翹,做成很多不同的造型,別有特色,柬埔寨離泰國很近,兩國建筑風格相似,在細節上又稍有差異。
每一座寶塔上四面佛的原型就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建造這個寺廟的本意也是阇耶跋摩七世希望得到子民的敬仰和朝拜。
正如小楊說的那樣,通過這些建筑,真的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可以反映當時那個時代,它是融匯了很多因素和當時的時代背景,遺留下來歷史文化產物,值得后人研究觀賞。
巴戎寺共分三層,下兩層為正方形,外側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頂層為圓形,樹立佛塔。
廟宇的建筑結構相當復雜,經多次重修、改建和增建的建筑事實上是由兩座不同時代和造型的寺廟疊加而成的。
周森采訪過其他國家,也看過不少景點,那些古老的景點,都經過重修,重建,經歷了戰火,經歷了很多歲月的滄桑,這些歷史遺跡,能保留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
巴戎寺的外觀似乎與吳哥窟很相似,但巴戎寺是佛教寺院,它的整體構成是以傳說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須彌山為樣本的。
與吳哥窟相似,巴戎寺也建在三層基臺上,三層基臺為十字形平面,中心為圓形平面的雕刻塔。
各層基臺的周圍有圍廊,巴戎寺最著名的是刻在塔身的巨大的四面觀音像,象征著當時高棉王國的強盛。
由于年代久遠,回廊上方原本有木造之屋頂,經過很多歲月滄桑,只剩下斷垣殘壁和巨大石柱,寺廟的墻壁上仍保存著豐富且生動的雕刻。
可以看得出雕刻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上面雕刻了一些古代戰爭的記述、尋常百姓之生活百態、洞里薩湖之湖畔風光,也映證了柬埔寨的歷史、文化,周森看著那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壁畫,心里很是感慨,這些雕刻彷佛訴說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巴戎寺的回廊壁畫也十分豐富。
建筑材料全是沙巖,據說原先是兩層建筑物,用來拜祭濕婆,可是在建筑期間,改為大乘佛寺,所以第三層的建筑,似是加在兩層之上,而在第二層內墻上的浮雕,仍是有關印度佛教的神話。
周森問小楊,“為什么這座寺廟的建筑受印度佛教的影響很大?”
小楊說“那個時候印度佛教在東南亞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唐僧去印度取經,也可以看出當時印度佛教確實要先進一些,有很多經文,都是從印度那邊傳過來的,印度離東南亞國家也不遠,和地理位置,和宗教信仰都有關,東南亞國家、泰國、柬埔寨等國都受到了印度佛教的影響,當然他們也有本土的歷史和文化,是相互結合的,既有外來文化,又有本土文化,是綜合形成的結果?!?
從每一個角度觀看巴戎寺的浮雕,都屬宏偉的杰作,而在宏偉之中顯現均衡與和諧,就更為難得,巴戎寺的浮雕以歷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