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森聽著小方的介紹,還是很高興,東南亞還是各有特色,食材相似,但是風俗和做法不一樣,菜肴也會有不同,還會根據當地人的口味,也會迎合游客的口味來加以改進,讓馬來西亞的美食更豐富,更好吃。
小方告訴周森,“馬來西亞菜普遍運用咖哩、參拜、冬炎等香料調味烹制,以酸辣口味,顏色鮮麗豐富見長的菜肴,種類還是很豐富的,雞鴨魚肉,還有海鮮,只是做法和中國菜略有不同。”
周森問“為什么馬來西亞人喜歡酸辣的口味,而不是像上海人喜歡吃甜食?”
小方說“東南亞一帶,因為天氣炎熱,又多雨濕潤,已經很熱了,如果再吃甜食就容易膩,吃一些酸辣口味,會覺得爽口一些,馬來西亞的口味還是比較重的,他們喜歡吃又酸又辣的食物,如果不放入這些調料,食物就不入味,不入味就不好吃。”
“放入這些調料,食物才鮮美,才受歡迎,食客覺得好吃,還會有回頭客,還會來光顧飯店,飯店生意也就越好!”
“哦,明白了,原來是這個原因。”周森點頭。
“周記者,不知道您還吃得慣嗎?我店的幾道菜,有些是很酸很辣的!”
周森微笑,“我在國內吃的比價清淡,出國采訪,去柬埔寨還好一些,柬埔寨的美食不太辣,我覺得泰國的食物要更辣一些,可能和泰國的調料有關系,他們也喜歡用咖喱,還喜歡用很辣的辣椒來配菜,新加坡的香辣蟹也是很辣的,我吃了還需要點些飲料,不然嘴唇會受不了。”
小方笑了,“那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一些適合您口味的食物,我點了一些不太辣的食物,也點了一些酸辣的食物,如果不能吃辣,您就不要勉強,我也點了一些飲料。”
“好的!”
“我來介紹一下馬來菜的做法和特點!大家邊吃邊聊吧,都是朋友,大家放松一些,你們邊吃邊聽!”
“好!”
“馬來菜是在赴馬的印度、中國和中東人不斷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主要原料尤其是香辛料,如辣椒、檸檬草、姜、咖喱葉和孜然等。”
“您之前也提到過,這些原料、香料和印度、泰國、柬埔寨很相似,是的,確實是這樣的,最初都是由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引入馬來西亞的。”
“烹飪方法以蒸、煮和炒為主,這并不等于馬來菜就全是濃味菜,馬來西亞北部菜系和泰國菜味道比較接近,酸辣為主,多用香料。”
“南部菜系類似新加坡口味,偏甜偏重,而沙巴這里主打的,則是清淡濃味兼有的馬來華人餐,同時糅合進椰香味惹菜的特色。”
“地理位置很重要,大家會發現鄰國,地域比較近,飲食習慣和美食文化都會相互影響,柬埔寨、泰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這些國家離得非常近,飲食習慣和美食文化都相似,做法商業相互借鑒。”
“大家回發現馬來西亞和泰國都很喜歡用咖喱,咖喱在印度菜也用的很多,這是常見的配料,中國的一些城市也有用咖喱,但是有些城市卻很少用咖喱,這是地域和飲食習慣不同,所以會有差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就說明了習慣,飲食也是有習慣的,各個地域的人不同,吃的食物也會不同。”
“馬來西亞咖喱和泰國咖喱的最大不同是用椰漿來減低辛辣味而提升香味,味道較平和,當中還加入了多種香料,如羅望子、月桂葉和香芋等,令咖喱在辣中帶點清潤,這5種醬在莎巴都可以試到,因為這里的主廚據說來自馬來西亞的老字號餐廳,擅長馬來華人餐,為求味道跟足當地,還有專門計量器來調校醬汁。”
“馬來西亞的餐廳還是很多的,馬來西亞人還是很喜歡美食,人一多,就有多種口味,馬來西亞的移民也很多,有華人,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