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介紹了一些德國歌劇的歷史,這能幫助她更好的了解德國歌劇的歷史。
“羅賓,你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歌劇院有什么劇目上演嗎?”
羅賓微笑著點頭,“可以,不過我還是要從以前說起,還是從這個歌劇院的歷史說起,讓大家更好的了解,漢堡國立歌由于德國市民文化和宗教有著密切關系,有一個時期,這個劇院上演一些取材于神話故事的歌劇遭到教會的竭力反對,使劇院不得不停止演出。經過激烈的爭辯,多樣題材歌劇的上演終于得到保證,劇院才恢復了往日的繁榮。”
“漢堡歌劇院的黃金時代是 1695至1706年之間,當時的音樂指導是凱澤爾,他將這座歌劇院經營成了德國最好的一家。”
“為滿足漢堡國立歌劇院的演出需要,凱澤爾親自為歌劇院寫了一百多出歌劇,為漢堡國立歌劇院進入全盛時期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期間,作曲家泰勒曼、亨德爾等人也參加其中。”
“1738年,凱澤逝世的前一年,漢堡國立歌劇院在風靡全歐洲的意大利歌劇強大勢力的侵襲下,不得不停止正常的演出,漢堡國立歌劇院所創立的德國民族歌劇傳統日益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意大利歌劇。”
“我作為德國人,也覺得有點遺憾,不過,如果再去欣賞意大利歌劇,就會發現,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歌劇確實有他們的優點,那個時候,非常流行,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流行歌曲這么流行,人們幾乎去追意大利歌劇,覺得他們的唱腔更加洪亮,更加有品位,這是一種趨勢,也是當時的潮流。”
“此后一世紀,漢堡歌劇院在所有的德國歌劇院中,退居次要的地位,歌劇也從德國興盛,被意大利后來居上,逐漸超越了,人們也會追逐當時的流行劇目,意大利當時的文藝復興還是很有藝術價值,在人物塑造和個性渲染上可圈可點,是當時的一種進步。”
“意大利歌劇從那以后,一直成為一種標志,直到現在提到意大利歌劇,人們還是記憶猶新,去意大利還是要去聽聽歌劇,很有特色和代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