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可波羅起,西方人就開始了對那個盛產絲綢、香料與瓷器的富庶東方帝國的想象,其中有個人尤其迷戀瓷器,出生于17世紀的波蘭王奧古斯都二世,又被稱作“強力王”。
羅賓說:“我覺得很有必要要介紹一下,這位‘強力王’的故事,像他這樣瘋狂的癡迷收藏中國瓷器的人,還是很有代表性,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下。”
德國德累斯頓茨溫格宮是目前歐洲最大的瓷器專項博物館,該館現藏中國歷代瓷器42000余件,其中明清中國外銷瓷24100多件,館藏瓷器大部分來源于奧古斯都二世與三世的皇家收藏。
羅賓帶著大家去參觀的時候,讓曲麗華和孟文杰都很震驚。
“作為一個名中國人,我們這代年輕人對中國的瓷器,還是了解不多,以為只是青花瓷出名,沒想到還有中國歷代的瓷器,每個年代的瓷器都有不同的特點,制作的工藝還有不斷的提高的。”孟文杰說。
曲麗華點頭,“是的,我對瓷器的了解也不多,只是聽說過景德鎮的青花瓷器很出名,對于中國歷代的瓷器,還是見得比較少!”
夏羽翔團長也是很震驚,他感嘆道:“來德國,皇家收藏里面,竟然收藏了這么多中國歷代的瓷器,可見當時這兩位國王對神秘富庶的東方充滿了向往,他們希望通過收藏具有東方代表性的商品,來寄托他們對神秘東方的渴望和夢想。”
“他們是怎么收藏這么多的中國瓷器的?”
羅賓笑了,“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那就聽我介紹一下,還是挺有意思的!”
“奧古斯都二世與威廉漢姆一世做了筆交易,用六百薩克森尼龍騎兵,換了151件康熙時期的青花瓷。”
“這些瓷器被世人稱作龍騎兵瓶組,而被他賣掉的龍騎兵后來被編入普魯士陸軍,稱為瓷器兵團。”
“這支瓷器兵團的存在一直延續了幾個世紀,直到二戰時期,1942至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他們依舊佩戴著奧古斯都二世身為神圣羅馬帝國元帥的紋章,雙劍十字交叉,這也是邁森瓷器的標記。”
“哦,他們歐洲人是以他們的審美來命名他們所收藏的瓷器!”孟文杰說。
“是的!”羅賓點頭,“他們向往神秘的東方文化,又不太會精準的用中文來表達,歐洲人還是習慣于用他們慣有的思維去思考,那是他們的習慣了,他們看到很精美、很有趣的中國瓷器就愛不釋手,一定要收藏。”
在東非塔納湖的馬里島上,一座古老的教堂里,一個精美的中國明代青花瓷壇,成為埃塞俄比亞國家級的祭壇,它被十六世紀后期埃塞俄比亞著名的萬王之王察丹格爾挑選為他百年之后的棲居地。
十七世紀后期,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通過法國商人,在景德鎮做了他與夫人在一起的瓷器塑像,塑像里的國王夫婦,身穿中國絲綢做成的中國式服裝,載歌載舞,其樂融融。
他之所以這樣做,或許因為他認為只有中國絲綢、中國式服裝和中國景德鎮的瓷器,才適合體現他貴為國王的氣質和他們夫妻的完美愛情。
“那個時期,還是有很多歐洲人喜歡中國瓷器、中國絲綢,中國的商品真是太有吸引力了,做得非常的精美,瓷器上面還雕刻了很多花紋,造型精美,具有東方美,這是歐洲缺乏的,物以稀為貴,越是沒有,越是具有吸引力。”
俄國彼得大帝曾經專門訂購過景德鎮生產的瓷器,英國女王瑪麗二世也是一個酷愛中國瓷器的王者,她在自己的王宮內專門設置了玻璃櫥柜,陳列包括景德鎮青花瓷在內的中國瓷器,以彰顯王宮的威嚴和高貴。
波蘭王約翰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都有專門用來收藏中國瓷器的瓷宮,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布卡普·撒萊宮的大廚房里,陳列著一萬多件中國瓷器。
“可見中國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