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
吳候府。
隨著魏王曹丕稱帝的消息初一傳遍四海之地,吳候孫權便緊急召集了群臣商議此事。
其間,顧雍拱手建言道“啟稟主公,以雍愚見,當今之天下,曹魏實力本就貫絕于我軍與蜀軍,若我軍再繼續征伐荊州與劉備為敵,那將是魏國君臣皆喜聞樂見之事!”
“如今曹操新喪,新君繼位,政局尚且不穩,我軍應當聯蜀抗曹趁機侵占魏國領地,若一旦待魏帝曹丕穩固實力以后,想借此提升自身威望的話,勢必會拿我江東開刀。”
一語落的,顧雍之言也將利弊給分析而出。
現今局勢魏強蜀弱,不宜再與蜀軍繼續敵對,應聯合抗之。
只不過。
孫權也非常人,雖心底對四年前的荊襄慘敗恥辱,但為了大局著想,他還是聽從了顧雍的建言,遂立即遣諸葛瑾為使出使成都,商議重啟聯盟一事。
……
漢中王府,成都城。
蜀中地區,此刻民間、坊間卻流傳著曹丕身性狠毒,武力逼迫漢帝禪讓給自己稱帝,天子隨后又于前往封地途中時沉江遇害等等消息。
聽聞大漢已亡,漢帝遇害的消息以后,漢中王劉備先是吐血三升,隨之昏迷數日。
緊隨其后,廣漢郡的雒城、綿竹以及漢中諸地、荊襄各郡卻都相繼出現了白龍、火鳳初登九天以及麒麟等瑞獸的祥瑞。
也致于各地百姓都紛紛大肆評論“瑞獸降臨,必將預示著大漢未亡,現帝星已西向,看來承繼漢室者必當屬漢中王也!”
“漢中王當稱帝與曹賊分庭抗禮。”
隨著民間呼聲眾高,蜀漢群臣亦是一致請求劉備晉升九五,以承繼漢室誓師北伐,以剪除奸逆匡扶天下正義。
但劉備此刻卻悲憤交加,卻義正言辭的駁斥著“一派胡言。如今天子遭受奸人所害,尚且尸骨未寒,孤身為漢室帝胄,還未手刃奸賊為陛下報仇,豈能效仿奸逆行此事乎?”
劉備堅決拒絕,仁義之名更是靚麗數分,其在蜀中民眾的形象也陡然升為高大偉岸的忠厚長者。
但群臣又豈會猜不透此乃是謙遜之言?
接下來的數日內,幾乎每日都有諸多百姓匯聚王府之外請愿,請求漢中王建國稱帝,以續漢室基業,對抗暴魏奸邪。
民間呼聲越發高漲,以諸葛亮、法正,馬超,李嚴、關羽,張飛等群臣一致上表建言“還請漢中王上承天意,下意民心,登基建漢延續漢室正統,匡扶漢室。”
一片片的懇求聲下,最終劉備不忍之下,以淚滿面道“陛下呀,非是臣不忠不孝,實是大漢處于危急存亡之際,臣此舉也是為順應民意,對抗暴魏也!”
待登基一事敲定,軍師將軍諸葛亮等眾也開始積極籌備著登基儀式。
魏黃初元年,九月初。
成都南郊。
距魏帝曹丕脅迫漢帝劉協禪讓稱帝建國約莫兩月時間以后,漢中王劉備也在諸群臣、各方百姓的聲淚俱下懇求下,于南郊設壇禱告大漢二十四位先帝,以宣誓登基儀式。
隨后,漢中王劉備身著新趕制的鳳冕龍袍緩緩登上大壇之頂,高聲宣誓“朕順天應命,應天子慘遭奸臣所害,大漢陷入危亡之間,故而順應民意登基稱帝以圖續接漢室基業,與偽魏抗衡之!”
“今朕登臨帝位,所擬第一詔為追封已故天子協孝愍皇帝,愿先帝長眠之下可助我大漢世代強盛,剿除偽魏。”
隨后,劉備又命親衛將軍拿過早已擬好的詔書,高聲念著“今朕上奉天意,下順民心承天子位,與諸君的勞苦功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軍師將軍諸葛亮自出山之際便兢兢業業輔助朕,故以為丞相、錄尚書事,持假節。”
“又尚書令法正自依附朕便屢出奇策,助朕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