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外圍。
附近大散關、小散關連接秦嶺余脈的方向,地勢險峻且人煙稀少,但由于地勢的因素卻也因控衛著陳倉城的安危。
若輔攻陳倉,則大散關、小散關便是最大的阻礙,此二關北據渭水,南接秦嶺,地勢極為險要、易守難攻,若能夠出其不意的拿下此處,陳倉旦夕可下!
實際上,陳倉城并未有想象中的那么堅固,與其說守陳倉不如說守大、小散關更為恰當。
近日來,張合本率眾活動于五丈原后方的秦嶺山間綏陽小谷一帶準備伺機攻蜀軍主力背后,聽聞蜀軍正沿涇水向北突圍的情況時,也準備起兵與主力合圍……
但事與愿違,就在張合準備向安定方向攔截蜀軍主力時,卻收到了讓其不得不重視的戰報。
這數日來,秦嶺余脈間有一支漢軍部眾時常出沒于大、小散關前徘徊,據悉,才知曉這路漢軍主將乃是張飛。
針對此,懾服于張飛的力量,又兼顧二關對于陳倉的重要性,卻也讓張合只得屯兵陳倉以待其變,而不敢輕舉妄動!
這才讓魏軍原本萬無一失的合圍策略出現了缺口。
不然,若張合率眾攔截,縱使趙云短時間內力破數道防線,但他依然能夠及時的反應過來且回援駐軍韓德的臨涇城,不置于諸軍都未來得及反應過來而被漢軍強破了城池。
雖說張飛率部連日游曳于散關以外都并未攻城,但張合卻也只得按兵不動,以不變應萬變。
張合中途也策劃過引誘過漢軍入圈套以趁機殲之!
奈何張飛卻不上當,只是游弋于散關以外,但凡魏軍主力親至,便立即火速遁入秦嶺山脈中。
而就在關中漢軍突圍、陳倉一線的對峙如火如荼對峙之際,上郡、河東偏西之地戰局也逐漸進行到了激烈化階段。
自從魏軍開始實施合圍的計劃以后,親鎮晉陽的大將軍夏侯惇便分遣屬下王雙、孫禮以及朱靈等將分別從上黨、安邑,西河各方席卷而至。
數方相互策應,牽制著魏延所部的實力。
又由于駐軍北原方面的夏侯楙,郭淮各遣軍于河對岸修造堡壘,嚴防死守。
漢軍易欲渡河匯合主力的想法已然不現實。
經過多日的對峙,魏延部局勢已經岌岌可危!
平陽,臨汾前線。
軍府內此刻空蕩蕩的,唯有主將魏延身著戰袍,眉目緊緊盯凝著屏風間所掛著的輿圖深思不已。
原本,他率眾入晉是一片順風順水的,初期更是連戰連捷,連連挫敗魏軍數部,軍心士氣頓時間高漲無比。
但局勢……卻在這數日間急轉直下……
他忽然與主力軍團斷絕了一切聯系。
而他亦被大將軍夏侯惇遣各軍相互牽制著難以脫身,近日來又有探子所探得河對岸亦有魏軍的沿河堵截。
他已經被魏軍合圍……
局勢的忽然逆轉,也令魏延一時有些始料未及,由于失去了與主力的聯系,他也意識到此次己方已經陷入了極大的危機當中,若想擺脫困境唯有靠自己之力。
這數日以來,他都一心撲在輿圖上靜靜思索著,是否有何破局之策。
渡河強行突圍,再度借羌胡之道或者徑直沿蒲坂津奇襲長安,他都有思慮過,但詳細一謀劃卻才發覺壓根不可行!
“按目前局勢來看,魏軍此乃有意識的斷絕了陛下與我部的聯系,恐怕是存著暗藏主力殲滅陛下的主力軍團的打算。”
盯凝輿圖良久,魏延忽是眼神暴睜,喃喃沉吟著。
他很清楚,魏軍既然能夠果決的放棄了臨涇這等戰略要地,等同于直接放棄了隴右數郡的權益,轉而在關中方面謀劃布局,那所圖必定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