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著南北對峙,卻也全線與魏軍接壤。
此事算有利有弊吧!
有利的一面便是滅亡了孫氏,那己方的后顧之憂將蕩然無存,后續沒有了吳軍虎視眈眈的窘迫,也可全心全意調兵遣將北伐。
弊端卻也是防守難度上成倍增長。
由于淮南、廣陵等地已是曹魏治下州郡,所謂“守江必守淮”,若沒有了淮河支流的防線,那長江在北軍勉強,便不再是天險,反而成為了突破口。
或許許多人不清楚,但事實上,長江可易于北軍的突破口眾多,千里大江又焉能守得過來呢?
另一面,也由于長江中下游從采石磯開始水流流向便發生了轉折,水流相對較緩,北軍渡江也容易了許多,不僅如此,由于長江以南的江東之地大山分割下卻導致各平原間難以有效協同作戰。
此等情況,也更容易被北軍集中于一點突破。
北軍可集中兵力猛攻一點,南軍則需要分兵守備長江各處,此消彼長下,北軍自然大占優勢。
這也是為何歷朝歷代劃江而治者,南朝往往會被北朝所滅的關鍵原因。
更關鍵的是,似皖口、濡須塢,濡須口這等戰略港口都位于江北地區,若奪之則能作為南軍攻伐江淮的主要進軍路線,再不濟亦能成為防守長江天險的關鍵地帶。
若一旦失之,則南方危矣!
縱觀孫氏立足江東多載,孫權幾乎一直在陳兵這幾處戰略港口與魏軍鏖戰,目的便是不讓魏軍有進占的機會。
因為一旦曹魏據有,那江東將永無寧日。
現在關平收復了江東諸郡,他自然首先也考慮到了防御的問題。
據分析下,現下局勢對己方太過不利,由于魏軍的趁火打劫下,雖然奪取江東的計略功敗垂成,但卻是縱兵牢牢將濡須塢、濡須塢口進占,若不是關平率兵大破文聘導致其失守皖口,那目前局勢將會越發雪上加霜。
不僅如此,曹魏現下還占據了廣陵、合肥等重地,這些重地皆是在長江邊上,長江現在沒有了淮河防線的軍事緩沖,一旦曹魏大軍來犯,那關平或許辛辛苦苦興復的吳地,恐怕會面臨崩潰的局面。
但如果能將戰線推進至淮河流域,那么長江便可作為運輸通道,水軍的重要性、優勢便顯而易見了,甚者更是可以連通境內所有平原而讓軍隊協同作戰。
不僅如此,三國時代的淮河流域水量發、面積寬,關鍵是支流密集,極為適合擁有水師之利的南軍發揮,曹魏缺少水師反而難以逾越淮河天險。
關平還細細想著:“若我軍能推進至淮河流域,還能利用各支流水道遲緩魏軍的進攻,并同時派遣游兵進行騷擾,徹底發揮水師的特性,若不能推進則不僅這些優勢蕩然無存,反而還要面臨敵軍無休止的侵襲。”
“更何況,魏軍若爭江淮之地則勢必遠道而來,那時早已成強弩之末,而反觀我軍補給線也極短,更容易進行反擊。”
“若是繼續讓曹魏據有淮南、廣陵等江北之地,他們便可以穎水、汴水等支流為補給線直入淮河流域,那么對于江淮大戰來說,我軍也會陷入不利得局面。”
想到這一系列問題,關平自然想到了久居吳地的陸遜,便立即召見以商議對策。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