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刻關平腦海浮現的一道身影就是劉宋的奠基者劉裕。
為何是他?
概因他原史上的確做到了以步克騎,以少勝多,大破北魏精騎。
提起劉裕,第一印象自然便是那遠近聞名的卻月陣,真正“以步克騎”的經典陣法。
沉思許久,關平已經初步規劃了破在腹地肆意襲擾的魏軍曹彰所部,而陣法便是借鑒參考卻月陣。
既然原史上劉裕都能用此陣大破北魏騎士,那他自然也可以。
因為,相比于三國時代來說,騎士的戰力還遠遠不如南北朝,南北時期雙馬鐙的工藝已經嫻熟并且廣泛運用軍中,這無疑讓騎士猶如如虎添翼般!
只不過。
接下來的難題卻也令他不由思索沉吟著。
卻月陣雖是步卒對付騎士的最有效陣法,但久經戰陣,沙場經驗異常豐富的他卻明白,卻月陣并不是那么容易布置的陣法。
一些特定條件是需要具備的。
地利條件、兵力配置,兵器,兵種……
原史上的劉裕所創造此戰法能夠大破北魏精騎的核心便在于熟練掌握了馬、步,車,水等四類兵種。
而卻月陣的精髓恰巧便再于此。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卻月陣背水列陣能發揮最大優勢。
特別是在北方軍隊水軍欠缺的情況下,背靠河流,前方又是平原時,水軍掌控水面,以樓船龐大的體型可居高臨下俯瞰方圓數里之地觀察敵軍動態,隨時掌握戰場主動。
另外,還可憑借戰船的便利優勢輸送物資。
戰車構于兩翼,擺為環形車陣,以用來抵御降低騎士那令人恐怖的沖擊力,只要騎士一旦喪失沖速,那么與步卒間所存在的天然優勢便喪失殆盡。
戰車其后,在重點布置弓弩兵,待騎士的沖擊力遭到車陣減速后,便可以實施毀滅打擊。
弓兵、弩兵是卻月陣的主力。
至于刀盾兵的配置,主要是用來防御一線,以防騎士沖破車陣,護衛弓弩手的。
而游騎則一般是用于最后出擊,待敵軍攻擊勢頭受挫以后,用于收割、追擊所用,主要是為了擴大勝果。
一時間,關平腦海里徐徐浮現出卻月陣若要成型的總總特定條件,隨后他更是雙目緊緊盯凝于屏風上掛著的輿圖上久久不語,細細思索著。
瞧著主將如此,麾下各將亦是尋思著破敵良策。
帳內陷入了短暫的寂靜中。
約莫過了好半響,關平手指圖上一點,高聲道:“好!諸位將軍? 本將已有破襲擾后方的魏軍之策。”
“此役由本將親統五千步騎、水師南下親自前去對戰曹彰? 最遲半月之內我必定攜捷報回返,但在這半月里? 前線勢必會趁機遭受到魏軍主力的大規模進攻。”
“不知黃刺史? 可否再度代替本將堅守營盤半月,擋住魏軍的進攻?”
值此危難間? 關平依然還是再度將目光看向了黃權。
他覺得,目前軍中除了自己在統御大軍的人選上? 沒有人能夠做到比黃權更好了。
或許他進攻性尚有不足? 但堅守求穩卻極強。
“既有大將軍看重,權自當力以赴!”
聞言,黃權亦是絲毫未做推脫,拱手領命。
……
諸事安排妥當? 關平便親統五千余部沿濡須口渡江先行進駐了涇縣? 隨即便頓時調令建業開始源源不斷的輸送各類兵器前來。
待裝備具已到齊,關平領著數千漢軍徑直東向,一路進軍至彭澤湖沿岸扎營,背靠各支流水系以水軍接連荊、揚二州聯系,終使曹彰意圖斷絕二州間的聯系徹底化為了泡影。
并且? 隨著漢軍進占彭澤湖后,魏軍身處江南腹地的局面也越發不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