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黃初六年(229)春三月。
隨著深入江南四方襲擾漢軍腹地的曹彰所部數千精騎被全殲以后,原本已然平定的中原州郡再度起義頻繁而起,規模較之先前更為宏大,徹底了陷入了戰火紛飛當中。
而席卷青徐二州的陸遜也果斷的調整戰術,對內開始經營二州郡縣,對外則派遣將領協助起義軍抗衡魏軍。
這更是助漲了起義軍的氣焰。
令原本只是癖蘚之疾的中原叛亂變得尤為強盛、復雜。
隨著中原各州郡間的局勢越發難以掌控,自然首當其沖的影響到淮南會戰。
不僅如此。
當東線傳回大捷后,漢軍其余兩線也展開了迅猛的進攻。
荊北的新野、宛城前線,原本由于司馬懿親自坐鎮宛城總督戰事,縱然鄧艾用兵靈活多變,但在他經營得鐵桶一般的防線下,令己方防御仿佛無懈可擊!
鄧艾連連捕捉數次戰機,縱兵意欲奪宛城,打開北上許都、洛陽的交通,但卻都無一例外鎩羽而歸。
數次攻勢被化解,兩軍只得各自緊守營盤展開對峙,局勢就此僵持了下來。
西線。
自諸葛亮從漢中舉三萬蜀中主力經褒斜道出斜谷徑直沿武功水東進,徑取長安以西的鹛縣、美陽等地,并屯兵于地勢雄闊的渭河平原上。
丞相諸葛亮遣三萬人屯于五丈原安營,結八陣圖與魏征西大都督曹真對峙。
曹真雖數次引軍來功,但在對戰中,漢軍憑借著元戎連弩、陌刀軍等新興裝備卻屢屢大占上風,野戰頻繁壓制敵軍。
曹真深感無以野戰擊潰漢軍,只得還營固守,陷入了拉鋸戰。
而在五丈原立足以后,丞相諸葛亮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
并與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其軍軍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逐漸在關中平原掌握了立錐之地。
另一面,諸葛亮也分遣魏延率隴右之士渡過涇水,攻略并州諸郡。
又命駐軍臨涇的吳懿率部沿涇水沿岸佯攻北原,從關中已北威脅長安的安危,以分散魏軍注意。
……
時至今日。
隨著東線頻頻傳來捷報,諸葛亮不愧是頂級的戰略家,他立即展開激烈進攻令曹真感到西線無與倫比的壓力,讓其不敢輕舉妄動,派遣部眾東進援助。
而由于中原局勢大變,起義軍四起的局面,鄧艾更是大膽派遣龐德,馬岱率精騎寇略許都、洛陽間的交通要道。
隨著漢軍騎士的襲擾,魏國此刻卻是無能為力。
機動騎士幾乎都已經盡數調集前線,三千精銳幽燕騎士也折損殆盡,現在的龐德所部精騎卻出人預料般的縱橫馳騁中原,仿若無人之境。
而曹彰戰死的消息也頓時猶如導火索般起了連鎖反應,令東、中兩線的局勢都不堪重負了。
經過群臣間的商討、真執,最終在劉曄的建議下,天子曹叡萬般無奈忍痛的下詔宣布,將即日起舉行遷都,以鄴城為都。
這一詔令剛下達,中原諸州一片嘩然。
遷都鄴城。
這說明了什么?
預示著魏國持久經營的中原腹地將出現了破綻。
遷都鄴城等于收縮防線,日后將有河北為基。
等于將原本是以中原為根基的換成了河北之地,而中原卻成為了前哨所在。
自古皆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類的說法來將占據中原的王朝追溯為正統。
如今魏國遷都意欲著什么?
他們魏軍無法抵御漢軍的攻勢而遷都河北諸州,最終只得閉守一方,偏安一隅。
反觀漢軍卻可以趁勢平定中原來宣示己方正統,若真的平定了中原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