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率先下馬對著張士誠一抱拳說道
“白天多有不便,大哥在上,請受小弟一拜。”說完給張士誠鞠了一躬。
琉璃也跟著沈萬三禮貌的給張士誠施了一禮說道
“張大哥,琉璃這廂有禮了。”
張士誠連忙大笑著跳下馬來,伸手攙起沈萬三說道
“賢弟快快起來,琉璃姑娘多禮了。”
這些年來沈萬三對張士誠極其信任,只要是沈家的貨物全都教給張士誠去運送,而張士誠也不負所托,將黑白兩道都搭理的井井有條,從來不讓沈萬三有一點操心,再加上沈萬三對他有救命之恩,就對沈家的事更加上心了,漸漸的兩人之間從合作關系慢慢變成了兄弟感情。
而這次起事也是因為張士誠的發小,同為鹽民的李伯升的親妹妹被橫行鄉里多年的惡鹽官丘義霸占,張士誠就想給李伯升出頭,殺掉丘義,也算給鹽民們除掉一個禍害。
沒想到跟沈萬三商量此事時,沈萬三卻攔住了他,并且告訴他殺一個丘義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以后還會有無數個“丘義”出來欺負百姓,現在只能忍辱負重,積攢力量,一舉推翻元朝的統治才能救天下百姓于水火。
如果張士誠現在為了一時之氣殺掉丘義,不但會連累一家老小,也會錯過將來起義滅元的大好機會。
而事實證明沈萬三并不是在說大話,這些年來,沈萬三一方面樂善好施贏得了百姓和官府的良好口碑,也結交的不少達官貴人;另一方面拿出大量的真金白銀,讓張士誠暗中積蓄力量,置辦兵器,囤積糧草。他們兩個人一明一暗,已經做好了起義前所有的準備,只是還差一個起義的時機。
而現在則是沈萬三口中的最好時機,雖然很多人都不這么覺得,認為現在不像前兩年,朝廷還沒有反應過來,全國各地就都揭竿起義,起義軍遍地開花。
而現在朝廷已經開始重視起義軍的嚴重性了,各地官府也開始聯合地主富戶組織官兵和地主武裝聯合鎮壓起義軍。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光小的起義軍,就連有些中大規模的起義軍都開始土崩瓦解了,有些僥幸沒被消滅的起義軍不是被詔安就是投降要么就是就地解散,各地的起義軍開始隱隱有些銷聲匿跡的苗頭了。
再加上有風聲傳出,朝廷要派當朝丞相脫脫親自掛帥,帶領一百萬精兵鎮壓起義。這讓各地還在堅持的起義軍更加軍心動搖了。
可是沈萬三卻不這么覺得,他認為初期大大小小的起義軍之所以短命,是因為他們沒有明確的目標,多半是懷著趁火打劫的心思才舉旗造反的,反正也都活不下去了,能拿多少算多少,能活一天算一天。甚至有些隊伍為了搶劫更加名目仗膽,還喊出了劫富濟貧的口號,這才讓各地的地主富商主動出錢,組織地方武裝幫助朝廷鎮壓起義。
打仗是打什么?打仗就是打錢啊,朝廷在起義初期沒有鐵腕鎮壓,多半也是因為缺錢的原因。而地主富商們為了避免自己的財物被洗劫一空,所以甘心出血,資助朝廷出兵鎮壓,這才有了后來脫脫帶百萬雄兵鎮壓起義的消息,這不見得是空穴來風。
而那些有著明確目標或者信仰的起義軍不但沒有被鎮壓,反倒是越做越大,人數上也已經達到了嘆為觀止的地步。
所以沈萬三才覺得現在正是起義的好時機,即減少了和其他起義軍為搶地盤而起的無謂爭斗,又有各大起義軍的正面掩護,在元朝的錢袋子江浙行省上突然點一把火,才真的是給元朝朝廷一個措手不及,勝算才能變大,起義才能成功。
當沈萬三這番理論說出來之后,讓這幫每天喊著號子拉著纖繩的鹽民們佩服的五體投地。
張士誠兄弟們和帶頭的幾個鹽民當場就表示同意,還推舉沈萬三做起義軍的首領,日后要是起義成功沈萬三就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