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看著劉璋就在自己眼前,完全不顧自己的意見,就這樣和益州群臣勾勾搭搭的達成了協議,心中是憤怒不已!
張松是何許人也,乃是益州之地一等一的英雄俊杰,他能不知道益州群臣的心中是什么想法?這些臣子大都是跟隨劉焉的老臣,他們的心已經老了,已經失去了進取之心,而且他們還是本地士族的代表,他們已經瓜分了益州之地的各種資源和勢力,并且他們已經吧益州之地的資源和勢力當成是自家的東西了!
要想和漢中交兵,并且繼續進攻關中和西涼,不得花費大量的錢糧么,益州的錢糧,不就是他們的錢糧么!
若是大戰一起,他們得搭多少錢糧進去,這些已經失去進取之心的士族可不想用自家的資源和勢力,來為劉璋開拓基業,在他們看來,益州山高地遠,他們只要能夠保住自家的地盤和資源就已經足夠了,哪怕是有朝一日,其余諸侯進攻到了益州,到時候那些諸侯不也得用他們來治理益州么,這對他們來說又沒什么損失。
損失的也只是劉璋罷了……
但是這個道理雖然張松知道,但是劉璋卻不明白,劉璋還以為這些臣子都是為了他好呢!
不過張松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卻不能給劉璋說明此事:一來,此事事關重大,張松若是將這件事兒直接說出來的話,那就等于是劉璋直接和益州士族撕破臉皮了,到時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益州之地也會大傷元氣,一樣是再也沒有繼續崛起的可能;二來,張松也是益州人,他也是益州士族出身,他雖然有進取之心,但是他卻不能破壞大家的潛規則;三來,就算是張松把此事說出來,恐怕劉璋不會也不敢相信此事,張松說出此事,也只會引起劉璋的不快而沒有別的作用。
所以張松現在是啞巴吃黃連,有苦也說不出!
張松心中怒急,冷哼一聲,道:“豎子不足與謀也!”,便揮袖而去!
劉璋雖然為人懦弱,但是他也有一點好處,那就是能忍,張松雖然無禮至極,但是劉璋也知道這件事兒是他先把張松給晾到一邊了,是他做的不地道,于是劉璋雖然心中對張松的無禮十分不滿,但是卻也沒有怪罪張松。
……
張松離開州牧府之后,便直接來到了法正這里。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縣人士,是東漢名士法真之孫,法家弟子。
建安初年,關中鬧起了饑荒,法正便與自己的好友孟達一起入蜀投效了劉璋,法正雖然足智多謀是個大才之士,但是劉璋卻不是個善于用人的人,再加上法正是從關中過來的,是來益州搶食的,所以法正等人也不為益州士族所喜,益州士族的人經常在劉璋面前說這些外州人的壞話,所以法正便也受到了牽連,如今已經過去多年了,法正才當上一個區區軍議校尉。
不過益州別駕張松確實一個識才之人,見到法正之后,便知道這是一個大才之士,便開始有意結交法正。
張松和法正,一個是苦于無法施展心中大志,一個是苦于懷才不遇,兩人同病相憐,很快便成為了好友,法正又將自己的好友孟達介紹給張松,張松便也和孟達交好,三人便都成為了知己好友。
張松獻策被劉璋所拒,張松心中不快,便直接來法正這里商議此事。
張魯一直對益州之地虎視眈眈,五萬漢中軍已經進駐葭萌關很長一段時間了,益州之地只要消息敏捷的人,都知道漢中和益州遲早會有一場大戰,張松和法正等人自然也早猜到了此戰定會發生,并且張松等人已經多次就此事商議過了對策,張松所言的主動進攻之策,也是法正等人的綜合意見,他們認為如今益州之地只有拼死一搏,方能有崛起的可能!
張魯傾漢中之兵進攻益州,這既是益州的危機,也是益州的際遇,五萬漢中軍主力都在葭萌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