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業(yè)得知江東軍已經(jīng)臨近甘寧所部大營戒備心放到了最低點之后,隨即下令道“王頌,你即刻率軍出發(fā),直奔江東軍水寨,務必要奪取江東軍的戰(zhàn)船和輜重!”
“諾,屬下領命!”
校尉王頌上前應諾,隨即率領本部兩千兵馬直奔宣城縣城外面的江東軍水寨而去。
“其余各軍隨我出發(fā),此戰(zhàn)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方,我軍必大獲全勝!!!”
眾將起身應諾,道“諾,我等領命,定誓死殺敵不墜軍威!!!”
“出發(fā)!!!”
八千虎賁軍將士再次分為兩部,李嗣業(yè)親率六千主力兵馬直奔將要攻打甘寧所部大營的江東軍后翼而去!
……
朱治率領萬余江東兵馬直奔柴桑水師大營的方向而行,他的心中已經(jīng)有些孤注一擲,只想著要盡快趕到敵軍大營發(fā)起突襲,對于‘丹陽兵馬’的行跡根本毫無懷疑。
朱治率領大軍趕到柴桑水師大營附近的時候,其前軍斥候早已經(jīng)將這一塊兒掃蕩了一遍,為江東兵馬爭取到了一塊二立足之地,江東大軍前軍主將不是別人,正是朱治的義子朱然!
朱然原名施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人。
朱然本來是朱治的外甥,不過在興平元年(公元194年)的時候,朱治那會兒尚未有子嗣,于是請求孫策把朱治的姐姐的兒子施然找來過繼給自己。孫策自然不會違背朱治的意愿,便遵從朱治的意思,命令丹楊郡守吳景以羊酒為禮召請施然,施然來到吳郡之后,孫策以厚禮相賀,施然遂改姓朱。
朱然雖然在三國之中名聲不顯,但是他的能力卻是不差,乃是東吳大都督呂蒙的接班人!
朱治被朱治收為養(yǎng)子之后,便留在了吳縣成長,在讀書期間和孫權相交甚篤。孫權統(tǒng)事之后,朱然歷任馀姚長、山陰令、臨川太守加折沖校尉等職,曾率軍平定山越之亂,也曾追隨呂蒙擒殺關羽,并以功遷昭武將軍,被封為西安鄉(xiāng)侯,呂蒙死后,朱然代替呂蒙鎮(zhèn)守江陵。
夷陵之戰(zhàn)中,朱然與陸遜合力大破劉備,以此功遷征北將軍,封永安侯。
夷陵之戰(zhàn)后,曹魏趁機攻打東吳,朱然率軍鎮(zhèn)守江陵城,曹真、夏侯尚、張郃等魏國大將率領十余萬大軍圍攻江陵六月之久,卻沒能攻下這座城池,朱然從此“名震敵國”。
江陵之戰(zhàn)后,朱然先后兩次出兵攻打江夏和樊城,雖然都未成功,但是在這兩次征戰(zhàn)之中,東吳兵馬都有所斬獲,朱治此后又為東吳立下累累功勛,最后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
赤烏十二年(公元249年),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孫權令東吳全境為其素服舉哀!
當然現(xiàn)在的朱然還沒有成長到他的巔峰時期,不過此時的朱然文武雙全少有勇力,已經(jīng)開始初綻鋒芒!
孫策遇刺后,江東重臣張昭也緊跟著中伏身死,之后袁耀和江東大舉開戰(zhàn),江東的局勢瞬間便變得有些叵測起來,孫權為了爭奪吳候之位,遂令人給朱然帶來了一封他的親筆信,想要朱然前去春谷大營,為他說服朱治支持他繼承吳候之位。
朱然見吳郡局勢叵測,也早有離開吳郡之心,見此便離開了吳縣來到了朱治軍中,朱然和孫權交好,這也是朱治倒向孫權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在孫權兵敗會稽之后,朱治父子的態(tài)度也變得有些曖昧了起來。
人要自助,方有天助,這個道理自古皆然!!!
看到朱治大軍趕到,朱然連忙上前拜道“將軍,前方道路已經(jīng)清理完畢,敵軍戒備較為嚴謹,共有五處明哨三處暗哨,不過都已被屬下率軍拔出!”
朱治治軍嚴謹,朱然雖然是朱治的義子,但是在軍中仍然要稱呼朱治為將軍。
朱治微微點頭,道“甘寧乃是袁耀麾下大將,袁耀一向有識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