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素有知人善任之名,見袁耀和龐統都如此重視的諸葛亮,眾人也不敢再有小覷之心,紛紛拜道:“諾,我等領命,定會小心行事!”
袁耀微微點頭,接著說道:“曹操雖然已經率軍北上征伐河北四州,但是其也定不會坐視我部大軍攻占荊州之地,這一點從曹仁所部主力兵馬撤離南陽城退守汝南郡,便足可見一斑。單憑荊州軍定然不是我部大軍的對手,到時劉表定會向劉備求援,劉備素有大志,其對荊州之地亦是垂涎若渴,如今曹軍退守汝南郡,便給了他支援荊州之地的時機,劉備定不會坐失良機,定會出兵荊州加入戰場。”
“士元,依你之見,劉備大軍會如何出兵呢?”
龐統盯著旁邊的地圖看了一會兒,道:“據臣所知,劉備和蔡瑁不和頗受蔡氏打壓,其駐軍新野雖然有一定的自主權,但是僅憑新野一地根本無法養的起多少兵馬,即使劉備在攻克宛城之后得到了一些補充,但是他麾下兵馬的數量也是不多,如今只有萬余兵馬而已。”
“從新野出兵與我部大軍進行交戰,無外乎只有兩條道路而已,一條路是橫穿南陽郡之地,經隨縣出兵直取安陸城,安陸城內有呂子明所部的一萬精兵駐守,劉備單憑萬余兵馬斷然難以攻下安陸城;而且即使劉備大軍勉強攻破了安陸城,其部兵馬將士也定會折損大半失去戰力,到時我部大軍趁其立足不穩,隨時可以派兵將安陸城重新奪回。”
“經隨縣攻打安陸城,只會令其折損兵馬而無法改變荊州戰局,以諸葛亮的眼光,他定不會選這條路出兵!”
“除了橫穿南陽郡這一條路之外,劉備大軍可以走的剩下的一條路便是先南下襄陽,在襄陽一帶和蔡瑁所部襄陽兵馬合軍之后,再前來和我軍大戰。”
“荊州之戰匯聚我部主力大軍十三萬之眾,荊州兵馬亦有二十余萬之眾,如今敵我雙方三十余萬兵馬匯聚于荊州戰場,劉備若是僅僅憑借一萬兵馬便參與進來,即使這一萬兵馬再如何精銳,諸葛亮再如何足智多謀,也定然難以挽回這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因此臣認為劉備出兵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定會是先設法謀奪至少一路大軍的兵權!”
“劉備南下襄陽和蔡瑁所部十萬大軍合軍一處,這便會給了其謀奪蔡瑁所部大軍兵權的可能,他只有先奪取了蔡瑁所部十萬大軍的兵權,才能有和主公正面抗衡謀奪荊州的可能,以諸葛亮的智謀和見識,他不會看不到這一點,因此臣以為劉備定會選擇這一條路來出兵!”
袁耀微微點頭,道:“那軍師以為,當如何應對此事?”
龐統回道:“諸葛亮投效劉備之后,尚未建立軍功,關羽、張飛及趙云等輩乃是沙場宿將,對其定有不服之心;荊州劉表雖然顧忌主公會中用劉備,但是他也知道劉備名望遠播素有大志,心中對其定有忌憚之心;荊州軍師蔡瑁更是本來就和劉備互有齷齪,只要稍加挑撥,蔡瑁定會更加嫉恨劉備。”
“主公可令人前往新野襄陽等地傳播流言,說諸葛亮早已暗中投效主公,要借劉備之力謀奪襄陽兵權,然后再和主公里應外合助主公奪取襄陽城擒殺劉備,到時劉備麾下文武之間,荊州劉表、蔡瑁等人和劉備之間的關系定會更加不諧,如此便會有主公可趁之機也!”
“再者,襄陽兵馬要想大舉南下,必須要先攻破竟陵城,主公可往竟陵城增派兵馬,以防劉備所部兵馬與襄陽兵馬合力攻打竟陵城,如此可保萬全也!”
袁耀聽完龐統之言,道:“士元所言有理,毛驤,傳播流言之事便交由你來配合軍師行事。”
毛驤躬身應道:“諾,末將領命,必不負主公所托!”
“河北大戰已經拉開序幕,我們也不能坐失良機,眾將聽令!!!”
袁耀麾下眾人紛紛躬身拜道:“我等在此!”
“周瑜聽令!”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