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瀚決定不聊這個話題,因為少年們根本無法體會,他道
“王宇,你去倒帶,給我放《青春舞曲》,我來教大家跳一個集體舞,免得你們的腳被踩腫了沒法走路。”
“好呀,好呀!”蕭薔立刻歡呼起來。
十幾分鐘后一二百少年和十幾個青年教師,一邊勁舞一邊放聲高歌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美麗小鳥一去無影蹤……”
唱唱跳跳最能緩和緊張氣氛,準備參加演出的同學(xué)們瘋了兩個多小時,頓時變得神采奕奕。
黃瀚只不過是為了緩解壓力,免得張春梅、陸瑤、王慧玲幾個弦兒繃得太緊,這才教同學(xué)們跳舞。
誰知留下了后遺癥,不僅僅同學(xué)們喜歡上了跳舞,年輕的老師們更加喜歡。
當下的中國還沒有流行霹靂舞,那要等幾個月后美國電影《霹靂舞》在全國公映,才會風靡好幾年。
這幾年流行“太空舞”,就是搞慢動作越慢越是掌聲雷動,邁一步能花一兩分鐘的那種。
現(xiàn)在回味覺得好笑,也不知道那時候的人咋就那么傻。
黃瀚教大家的集體舞四十八個節(jié)拍配合四十八個基本動作周而復(fù)始,類似于“的士高”,跟后世大媽跳的“廣場舞”大同小異,只不過節(jié)奏感更加強烈。
這不是黃瀚的原創(chuàng),至于誰是原創(chuàng)沒人清楚,反正九幾年黃瀚在舞廳跳舞,接近散場時大家都會來幾段集體舞。
錢愛國愛顯擺,崇拜他的小弟、小妹真的不少,他學(xué)會了這段集體舞,當天就教了不少小弟、小妹。
然后壩口廣場就響起音樂,某個小青年扛著三洋收錄機播放曲子,三十幾個少年一邊唱“……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一邊勁舞。
再然后變成了七八十人,接下來發(fā)展到一二百,三天后,在街頭熱舞的有幾百,甚至于有趕時髦的大媽跟著跳,當做鍛煉身體。
黃瀚得知這個消息,笑了,難不成三水縣將要成為“廣場舞”的原發(fā)地?
這不應(yīng)該是壞事,他干脆回憶老婆跳廣場舞的動作,又弄了一套七十二步教同學(xué)們跳。
他還吩咐“華美風”的機修班主任周東錦接四個音箱,七點半之前安排人騎著三輪車運收錄機、音箱去壩口廣場放舞曲。
周東錦是知根知底的老鄰居,好人一個,所以黃瀚一開始就給他了為“新風服裝箱包廠”保養(yǎng)、維護機器的活兒。
幾個月后周東景喜歡上了“新風服裝箱包廠”向上的氛圍,多勞多得的制度,正式調(diào)進“自強服務(wù)公司”。
現(xiàn)在他是“華美風”的中層干部,手下管理著三十幾個工人、徒弟,住上了三室一廳,工資福利達到三水縣平均標準的三四倍。
黃瀚吩咐他做點小活兒,他都認真對待,當年做拉桿箱的配件也是周東景出力最多。
周東景是機修班負責人,不跟班倒,上常日班,聽黃瀚說清楚了接音箱的用處后,他決定晚上親自去播放音樂,也跟著跳一跳鍛煉身體。
音樂效果更加好了,熱衷于學(xué)舞的群眾越來越多,越學(xué)越覺得有意思。
保持運動量,節(jié)奏鮮明,動作統(tǒng)一,幾百人一起勁舞,那場面自然熱火朝天,很快“壩口廣場舞”就出了名。
民間有高手,黃瀚的兩個樣板舞哪能滿足需求,于是乎,第三、第四……
“壩口廣場舞”很快就有了七八套,每天晚上七點半,來壩口廣場跳舞的群眾有一兩千,成為了三水縣一景。
這些舞步絕大多數(shù)不是黃瀚編的,但是所有學(xué)舞的群眾都忽視了其他編舞的熱心人,一致公認,這些集體舞都是黃瀚的作品。
名人效應(yīng)果然不同凡響,連廣場舞大媽都認為跳黃瀚這個名人編的舞倍兒有面子,以訛傳訛,黃瀚被成為了“廣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