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瀚家里又多了勤快的玉兒忙前忙后,張芳芬更加輕松,黃道舟干脆銷假上班去了。
雖然廠里暫時沒有人說三道四,但是黃道舟依舊注意影響,每天去廠里轉轉,上四五個小時班,足夠做完本職工作。
他現在用不著每天都去收購小龍蝦往招待所送,而是三天送一回。
原因很簡單,又有人瞧上了這生意,并且牛逼不小,招待所的領導也是“運動圓”,滑不溜手。
“運動圓”這個詞兒是三水縣調侃那些經歷過許多“運動”不肯承擔任何責任,有事能推則推,推不了就拖著的基層干部。
說實話,這樣的干部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占比有可能超過一半。
招待所支書和所長不可能為了誰送小龍蝦公開得罪誰,他們采取的辦法很簡單。
只要是必須買賬的領導打了招呼,他們就同意人家做這個生意,但是原本送著小龍蝦的也不回了。
就這樣,才兩三個月,招待所由黃道舟一個人做小龍蝦生意變成了兩個人分,現在發展成了三個人輪流送。
劉小明爸爸劉兆祥還提前透露消息,用不著幾天,應該還要多出一個人。
也就是因為另外兩個送小龍蝦的都有牛逼,他們當然不可能是同一個領導的關系戶。
黃道舟反而不容易被擠掉了,因為插手的領導不止一個,起到了制衡的作用。
有了不在意得失的心態,黃道舟依舊樂呵呵的,他堅持認真做好每一趟生意,甚至于把小一些的小龍蝦挑出來拿回來燒給自家吃。
馬上就要賣十三香小龍蝦,玉兒、秀兒也得練手,這點成本總免不了。
由于黃道舟送的貨大小均勻、新鮮,又經常跟辦事的人客氣客氣,那兩個仗著關系的真比不過。
有了對比才能夠區分出優劣,招待所后廚的一大半人都幫著黃道舟說話。
所長、支書當然不可能下達沒水平的命令讓貨最好的送貨人出局。
這種得罪人還有可能引起公憤的事不符合一個“運動圓”的思維方式,他們繼續和稀泥。
這段時間黃瀚總共裝了十盞日光燈,幸好是以批發價拿貨,拋去分給黃道武的錢,賺了三十八塊。
這回黃瀚沒有把錢全部交給張芳芬,而是交了二十塊,這個利潤也就是買不到批發價配件時的正常數額。
張芳芬當然不可能知道日光燈配件究竟是拿到了什么價,見黃瀚交錢給她就收了,什么都沒有問。
新房子里需要裝六盞日光燈,兩臺吊扇,這活兒用不著請人,黃瀚自己做。
老房子的電路改造、新房子布線都是黃瀚的活兒。
黃道舟和黃道武已經適應了黃瀚會電工活兒,他們承擔所有的體力活兒,放心讓黃瀚接電。
只不過每一次黃瀚動手前,他們都會親自檢查,看看電表下的電閘有沒有斷開。
樓下打通后的六間屋子拋去大門西側的一間敞開式廚房,營業面積達到八十個平方,兩臺吊扇少了點,理想數量是六臺。
還好八十年代初的夏天氣溫沒有后世高,能夠將就。
這時真的不熱,絕大多數人家都沒有電風扇,空調這東西都沒人聽說過,還遙遠著呢。
如果是兩千年后動輒三十度的高溫,真不知道會熱死多少人呢!
這時候的人們在盛夏季節大都是在外面納涼,帶把蒲扇扇扇、打打蚊子,過了九點也就回家睡了。
家里沒有電扇,用蒲扇劃拉幾下子也就能安然入睡。
黃瀚舍不得裝六個吊扇的原因是太貴,批發價還要六十幾呢!
黃道舟的三個月工資僅僅夠買兩臺吊扇,當然貴得嚇人。
反正預留了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