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轉念一想,這事兒恐怕未必能成。
趙秀貞以前怎么對待黃道舟和張芳芬,劉曉蓮多多少少知道點,她開口找黃道舟為自己說情有用嗎?
黃哲遠聽趙秀貞講了這件事皺起眉頭,因為他見過秀兒、玉兒幾個,那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大姑娘。
劉曉蓮已經生了兩個孩子,三十三了,個子還矮得很,臉上都是風霜之色,跟那幾個姑娘的反差太大了。
等李曉蓮去干活兒了,他道“你不應該把話說得太滿,萬一老三家不要她可怎么收場?”
“我不是想幫幫玉海家么,要是我說不通,你跑去找老三說說唄!”
“唉!你呀,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老三是個記恩的,也是個跟愛記仇的!”
“那怎么辦?”
“你傻呀?要辦成這事兒不知道找誰啊?”
“找黃瀚?”
“嗯啊!這孩子大氣,比他的叔叔伯伯都有出息,老三也是不如的!”
“嗯!嗯!我打小就認為五個孫子,就數他能耐。”
“那你以前為什么不噓寒問暖?”
“還不是窮鬧的?拿什么噓寒問暖?”
“唉!你呀!到底不是親生的,哪里有疼肉之心?沒錢就沒法噓寒問暖?”
“我,我,我后悔了還不行啊?嗚嗚……”
女人就是如此,覺得理虧了眼淚說來就來,已經接近六十歲的趙秀貞也不例外。
黃哲遠面對小他十幾歲的續弦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安慰道“好了,好了,別哭了。咱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千萬不能觸霉頭。”
聽到這話,趙秀貞立刻不哭了。
買大爐燒餅、買材料的活兒都是黃道武和黃憲禮在忙,開工時先得拆房子,把拆下來的磚瓦碼放整齊,木料堆好。
這些材料都是要重新利用的,黃哲遠也是節約慣了的,一整天都在忙著整理拆下的房梁。
黃哲遠是木器廠的退休職工,解放前家里也是做木器生意,雖然不是木匠,但是懂木料、木工。
解放前成交量最大的木器之一就是壽材,有錢人家用金絲楠木也不稀奇。
現在國家先是提倡,接下來強制推行移風易俗,這幾年根本沒有木匠做棺材。
黃哲遠一輩子都跟木頭、木器打交道,當然練出眼力。
他還特意幫著看了看黃瀚家那張“三滴水雕花大床”和幾件家俬。
看過后,黃哲遠千叮鈴萬囑咐,要老三夫妻倆用仔細了,這些家俬都是寶貝,一定要留著傳子傳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