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也請你在招工的時候把把關,有縫紉手藝的優先,能夠帶上家里縫紉機的不僅僅優先,一個月還可以拿三塊錢縫紉機的折舊費。”
“哎呦喂!張姐,你這腦子也太好使了,這主意真是絕了。”
宋春華改了口,不喊張芳芬“老張”了,開始喊“張姐”,倆人貌似熱絡了許多。
張芳芬此時笑吟吟看著黃瀚,她知道兒子教她怎么白手起家辦小小服裝廠的那番話,把居委會主任折服了。
“宋主任,手續早晚會批下來,我建議你馬上就可以先招幾個能夠帶上縫紉機上班的女工。
告訴她們,只要會縫紉活兒,腦子沒有問題,肯干,一個月拿到手的錢肯定不低于四十塊。
但是話要說明白了,手續下來之前她們都屬于居委會招收的臨時工,也是社會主義工人群體。”
“好呀,好呀!我保證三天內送最少八個女工去上班,她們的家都離得不遠。”
“八個?”
“是不是有些多?五六個也行!”
“八個就八個吧!反正有活兒給她們干!”
“太好了,張姐,我替她們謝謝你呀!”
“我們之間說謝字有些見外呀!”
錢國棟這時插話道“是的,是的,大姐,黃瀚媽媽是自己人,用不著太客氣。”
“國棟啊!你以后也得改口,喊黃瀚媽媽多別扭,喊張經理吧!”
“嗯!確實應該改口,反正馬上就會是名正言順的張經理。”
此刻的張芳芬只覺得有些如同是夢中的感覺,“經理”這個詞以前離一個農村人該有多遙遠,想不到時過境遷,她將要變成張經理。
宋春華卻是心花怒放,美著呢!
三天兩頭往居委會跑的待業青年太多了,鬧的、哭的、下跪懇求的都有。
甚至于還有耍橫的揚言發現居委會干部處事不公,他就敢殺人家全家。
基層工作難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不一樣了。
宋春華自己能夠聯系到八個工作崗位,還能夠保證月工資不低于四十塊,可以想象得出,她會被回城知青、待業青年追捧成什么樣子。
這年頭的困難戶多不勝數,“黃陳居委會”轄區還有不少回城超過兩年沒有分配工作的大齡女青年。
宋春華已經干了五六年居委會主任,轄區里的人家了然于胸,她道
“我手里有不少知青的檔案,有些困難戶的日子真的難熬,張姐在這個時候讓她們掙到錢,簡直就是救苦救難,我哪能不說聲謝謝!”
“哦!是這樣啊!”黃瀚開口了,“宋阿姨,我認為你全部照顧家庭最困難的知青會面臨一個現實問題。”
“你說,我的工作就是解決問題。”
“太窮的人家有可能沒有縫紉機呀!”
這是現實問題,黃瀚家以前就沒有縫紉機,去年在姑媽的幫助下才買了一臺舊貨,原本軌跡,為了買舊縫紉機的不到九十塊錢,家里節衣縮食足三年。
既然是困難戶,沒有縫紉機的可能性很大,這些人家又沒有哪個孩子成為了穿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