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但是借的錢肯定是高利貸,遲早家破人亡。
王多喜可不敢想這樣的日子,他下定決心,加入工農軍!
當天晚上,他就和其他人一起學習工農軍的思想,當然第一天聽的迷迷糊糊,但是很有趣。
什么法律法規之內,大家可以自由行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什么打倒地主,均分田地,取消人頭稅,按照每畝收成收稅,這些都在刺激著王多喜的內心,感覺自己的生活又充滿了希望。
第二天王多喜就回澄城,他把家里的房子賣了,帶著全家人來到麻陂山,隨后在軍隊的護送下前往梁山。
到了梁山山城修建的現場,王多喜看到了數千人正在勞作,他看到有的人拿著鞭子催促這幾匹大騾子拉著一塊巨大的滾石移動,壓平地面,有的人正在攪拌灰色的東西,有的人正在搬運紅色的石塊等等……
他看到已經有一堵一丈長的城墻建造好了,這堵墻高兩丈,寬一丈。
這是最外圍的城墻,劉元昭要把它修的高大,堅固,這是山城的第一道防線。這圍墻也不是平整的,必須有甕城,而且還有凸出的地方,這樣可以防備敵人的強攻。
為了修建這么寬大的城墻,劉元昭也是想了許多方法,后來有泥瓦工提到了青磚,這讓劉元昭想起了紅磚,有紅磚以及土水泥,他完全可以建起城墻了。
紅磚燒制技術性不強,便宜實惠,而且還可以大量產出,配合土水泥,建造出來的城墻完全可以抗火炮轟擊。
山城的選址雖然選好了,但是造起來的時候,劉元昭才感覺到困難重重,但是為了以后又一個堅固而穩定的根據地,他必須這么做。
如今他的銀錢已經枯竭,他必須搞點后代產品來賺錢了。
為此,劉元昭找來了一些工匠,將粗鹽進行提煉。
粗鹽的味道十分苦澀,就算是達官貴人用的鹽也比后世的鹽差了許多,劉元昭完全可以向那些商人購買粗鹽,然后再加工之后,將細鹽賣出去賺上一筆錢。
他手中有近萬石粗鹽,按照十斤粗鹽提煉后得到八斤細鹽,那么近萬石粗鹽可以得到八千石細鹽。
一斤粗鹽一兩五錢,這是他壓價拿的,實際接近二兩銀子,但是他的細鹽絕無僅有,味道好,肯定得到達官貴人們的喜愛,完全可以高價出售。
特別是他在陜北,靠近草原,他的細鹽可以讓他比其他鹽商更有競爭力,有了馬,他既可以賣掉,也可以組建騎兵。
所以制鹽,必須早點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