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在經略;不諳機宜,馬上催戰,誤在輔臣;調度不聞,束手無策,誤在樞部。至尊優柔不斷,又至尊自誤”。
楊鶴是個正直的好官員,但并不知兵,一意主撫。
在崇禎初年,陜西山西“流寇”首領名單為“紫金梁其首也,余八大王(張獻忠)、闖王(高迎祥)、掃地王、邢紅狼、黑煞神、曹操(羅汝才)、亂世王、闖將(李自成)、撞塌天(劉國能)、滿天星、老回回(馬守應)、李晉王、黨家、破甲錐、八金剛、混天王、蝎子塊、點燈子(趙勝)、不沾泥(張存孟)、張妙手、白九兒、一陣風、七郎、大夭王,九條龍、四天王、上天猴(劉九思)、丫頭子、齊夭王、映山紅、催山虎、沖天柱、油里滑、屹烈眼。”
楊鶴上疏指出“盜賊”之起,“總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楊鶴提出了“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戰略。
在楊鶴的努力下,招撫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陜西的各部起義軍幾乎都接受招安。
但由于十萬帑金和藩王捐助的五萬白銀和糧食二萬石杯水車薪,“所救不夠及十一”。
神一魁等賊兵既降復叛,朝廷主剿派勢力抬頭,極力攻擊楊鶴的綏靖政策。后楊鶴被朝廷拿辦,由洪承疇接任。
劉元昭得知楊鶴接管陜西三邊總督,心下大喜,他對于明末的歷史還算了解,知道楊鶴是以招撫為主。
只要他接受招撫,就可以躲過第一次明軍剿匪,借助這官身,賄賂東林黨,就算是洪承疇知道他狼子野心,但是他有銀子開道,那也是安全無虞。
不過,暫時他還不會派人去直接接受招撫,總會有人先出頭,他何必第一個出場引人注目。
至少他一直跟人宣傳的就是反明,太快投降有些打臉。
不過對于接受招撫的口號他已經想好了東北韃子暴虐,搶占土地,殘殺百姓,而他劉元昭深感大義,與明廷統一戰線,抵抗韃子,拯救東北百姓于水火之中。
所以他覺得現在應該給自己治下的百姓宣傳民族思想,反正都躲在地道里,無事可做,正好讓秀才童生們組織思想教育。
時間已是崇禎二年三月底,楊鶴抵達陜西固原,重整總督府,帶著朝廷給的錢糧,整軍備戰,陜西地面上,一片蕭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