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昭看到郃陽城門大開,秦良玉居然率兵出擊,在城門外列陣。
“淦!”劉元昭驚訝道“秦良玉居然出兵了?不可能啊。算了,別人都出來了,步兵打我騎兵,這要是不戰而逃,會被人笑話的,準備迎敵!”
“準備迎敵!”王啟德對身邊的傳令兵喊道,隨后軍中敲響戰鼓,士兵們紛紛拿出騎兵佛朗機準備游走打擊。
此時,秦良玉的白桿兵已經列陣,白桿兵的戰術簡單而又高效,那就是以攻代守、以戰代防。
白桿兵的陣法,一般以24旗為陣,各旗以25人為隊,組成旗頭1人,依次排列為3、5、7、9人,形成尖錐狀隊伍,其余士兵列于陣后,如前排一人倒下,依次補上,以保證隊伍的嚴謹,若前者敗倒,則2重居中者補上,兩翼亦然。
勝負以五重為限,若皆戰敗,勝無望矣。旗長和總司長均在本旗或本司隊列后陣,旗兵排列如尖錐,而24旗則排列成整體的尖錐體。
白桿兵這種塔式的戰斗隊列非常類似歐洲中世紀另一著名陣法“野豬頭”。其進則長槍如林侵略如火,一波便能帶走戰斗意志底下的敵人。其退則如古井無波,井然有序,令敵無可趁之機。
白桿兵的陣法和紀律后來被明末名將戚繼光加以借鑒和模仿,創造出了適合同倭寇作戰的治安戰陣法鴛鴦陣!
其實白桿兵是近戰重步兵,他們的主武器便是手中的白桿槍。
白桿槍,以白木為桿身材料,矛桿不加涂漆,矛柄有一小鉤,桿尾有一小環,行軍途中若遇到惡劣的自然地形可用”一矛鉤齒向上掛,二矛鉤一矛尾環“的方式安然通過。
副武器種類繁多,傳統的刀劍斧棍應有盡有,故不作累敘。
敢于直面敵人近距離搏殺的戰士除了要有出色的戰技和不惜一切的勇氣,還非常依賴護具。
白桿兵中的五營得到了最好的照顧——“盔重16斤,襯以厚絮,如斗大,甲重者數十斤,利箭不能入,火槍打百步。”
五營之外其余白桿兵并非土司的嫡系,他們裝備的護甲更多是具有御寒意義的棉甲和皮甲。
劉元昭儀仗手中火器,決定與秦良玉交戰。
甫一開始,秦良玉居于陣中,她雖五十七歲高齡,卻依然身穿戰甲,騎高頭大馬,手持白桿長槍,目光凌冽而逼人。
劉元昭率領騎兵發起沖鋒,指著秦良玉的大旗道“拿下大旗者,重賞!”
在劉元昭的激勵下,騎兵們發出“哦哦”的吼叫聲,待到白桿兵陣前五十步,騎兵部隊一分為二,朝著白桿兵兩側移動。
秦良玉當即就讓早已經安排好的盾兵起盾,讓弓箭手等候命令。
騎兵一分為二后,他們抬起佛朗機,對白桿兵兩側射擊,白桿兵兩側雖有盾牌,但是依舊出現傷亡。
劉元昭的騎兵游走幾輪后,騎兵們已經打光了手中的子銃,而白桿兵的軍陣已經出現了松動。
劉元昭大喜,立刻下令各部騎兵換三眼火銃,對白桿兵軍陣發起沖鋒。
騎兵沖入三十步時,秦良玉立刻下令弓兵反擊,沖鋒的騎兵紛紛中箭落馬。
就連劉元昭的肩胛也中了一箭,還好內里還有一件鎖子甲,箭傷不深,擦破了一些皮。
待到十步,前排騎兵的三眼火銃集中射擊,外層的白桿兵遭受重擊,死傷殆盡。
秦良玉并未驚慌,反而下令內部的白桿兵列陣“槍陣,迎擊!”
劉元昭的騎兵直接一頭撞進了白桿兵的槍陣里,死傷不少,沖勢也被截停,陷入陣里的騎兵來不及多余的反擊,就被周邊的白桿兵一擁而上,斬殺在陣內。
王啟德護在劉元昭身邊,及時的拉住了劉元昭,他喊道“將軍,快撤!”
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