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不能含糊,劉元昭讓人重新修葺了一下汗帳,并且將汗帳周邊的貴族居住的房屋全部都清掉了,周邊空了大片。
劉元昭當即就決定把這周邊修建成一個圓形廣場,在廣場的中央,他讓工匠打造了一個自己的雕塑,底座就有一米五高,加上一個三米高人像雕塑,整座雕塑高達四米五,遠遠的就能看見。
劉元昭雖然殺死了林丹汗,但是也讓全城帶了三天的白綾,后面就都換成了紅花。
而且劉元昭還讓各個千戶準備最好的勇士參加那達慕大會。在他登基那天,就召開那達慕大會。
從四月下旬開始籌備的大典,一直到五月中旬才籌備完畢,因為此事十分重要,姜文遠等文官不得不從青海跑來歸化城。
他們查閱了元朝,明朝,蒙古三朝的皇帝登基大典,給劉元昭選擇。
劉元昭搖頭道“單獨選其中一朝都不可取,我們最終是要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所以在這些表現形式上,我們既要保留蒙古特色,也要有漢族特色。
這樣表明,我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蒙古汗國,而是一個聯合起來的蒙古汗國,要體現出我海納百川的xiong襟。”
按照劉元昭的指示,姜文遠他們一群半吊子不得不絞盡頭腦的去融合幾個朝代的登基大典。
首先劉元昭提出了國旗與國歌,這是一個新興國家的標志。
國旗顏色整體為紅,右邊有三分之一為藍色,左上角為日月合成一個黃色圓圈,旁邊有許多星星,一個星星代表一個民族。此為中華民族旗。
至于國歌,劉元昭也只能自己弄了,別人都沒什么經驗。
最后弄出了一首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胄,東亞稱雄。矢勤矢勇,必信必忠,同心同德,貫徹始終。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光我民族,促進大同。
曲調則以秦風為主,開頭加了蒙古的呼麥。
五月二十日,登基大典開始。
劉元昭是直接騎馬從城外開始進來,接受牧民的貢品,當然劉元昭只是在馬上示意,貢品由周邊的侍者接納。
而劉元昭在甲胄鮮明的錦衣衛緹騎的簇擁下,緩緩前行。
到了廣場上,百姓齊呼萬歲,劉元昭下馬,向前走去,接過放置在雕塑上的云盤。
高聳人云的承露盤,古人迷信,認為服用仙露可以延年益壽,所以造盤承接。
隨后,隊伍繼續前行,走入內城,即大汗居住的皇城。
進入里面,早已經有準備好的御馬,隊伍再度騎馬前行,一直到大殿——承天殿前,再度接過云盤喝了一點。
隨后他換上一套孝服,在成吉思汗以及三皇五帝和神靈的牌位前禱告。
到了吉時,鐘鼓齊鳴,劉元昭穿的是新制的皇帝袞服(過于倉促,并沒有很奢華)。
根據《明史·禮志》上的記載,皇帝戴的冕有十二旅玉藻、長度及肩。
所謂玉藻,指的是用五彩絲條作為垂繩,每條垂繩要貫穿著玉珠。
袞服上要刺繡十二種圖案,有日、月、星、龍、山、火等。
除了內外衣,還有蔽膝、裳、大帶等配件。
劉元昭禱告時,文武官員們身著禮服,由鴻肪寺的官員引導,走過水橋,進入大汗皇宮,站在午門外的廣場上。
然后,他們分成文武兩列,文官跪在御道東邊,武官跪在御道西邊,靜靜等待著劉元昭禱告完畢。
皇帝結束了禱告,走進承天殿就座之后,文武百官才按照官職的高低依次進入。
錦衣衛鳴鞭,將軍卷簾后,鴻臚寺官員高喊行禮,官員們就開始行五拜三叩頭的大禮。
然后,鴻臚寺官員要奏請頒詔,得到允許后,翰林官員將詔書給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