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莊。軍校炮兵試驗場。
共和軍目前有兩個炮兵試驗場,一個在軍工廠。一個在軍校內。軍校內的炮兵試驗場主要給一些步兵,炮兵,以及其他相關兵種一種實際上的參考。他們可以根據一些需要進行數據上的有驗證。這是教材上最需要的東西。
“五百步。榴散彈。射擊。”一名炮兵大聲的喊道。炮兵忙碌的進行裝填。大量的學員,教員都坐在安區內,拿著各自的望遠鏡觀察目標靶射擊的情況。目標靶是密密麻麻的三寸厚的木板。上面的木板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數字記錄。以方便他們進行統計數字。這是參謀最重要的一課,好坑多人都在這樣做。
實際上,這點還是尚武首先提出來的。在教學當中。尚武是名義上的軍校校長。當然他這個名義上校長要講課。尚武的課是最受歡迎的課,不僅僅講解的很透徹,而且還很生動。在課堂上,尚武還能尋找相關的資料。大量的戰報為尚武了足夠多的數據來進行課堂上的講解。比如。尚武在講解圍攻麥堆之戰的時候,把戰斗進行,變成了兩個階段。在兩個階段當中,尚武使用大量詳細的統計數字來告訴軍官們火力的重要性。
第一階段,因為要進行大量的突破。所以,使用了超過五十一門大口徑迫擊炮。這些炮彈的殺傷半徑都在五十步。在五十步之內。能夠造成大量士兵的傷亡。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敵人士兵受到嚴重的損傷失去戰斗。而火力達到了較好的輸出。而第二階段。因為火炮射程超過的關系。導致沒有火力輸出。直射炮兵處于出發階段,這導致火力出現了一個空檔時期。而北軍抓住了這樣一個難得的空檔時期,立即發起了反擊。結果造成了紅巾軍大量的傷亡。這樣的統計數據,極大的說明了火力輸出的重要性。這給了很多學員更加深刻的影響。這樣的影響足夠讓他們進入一種自我意識修復的狀態。
也正是這樣一課,使用統計數字。成為參謀。以及高級軍官們經常要參考的一個數據。如果沒有這樣的統計數字來說明問題,似乎很難讓人信服。這樣一來,數字,就成為了他們最喜歡統計的一個東西,這讓參謀們變得更加的嚴謹一些。
“嘭。嘭。”三門火炮不簡單的發起進攻。火炮并不是簡單的進行布置,他們成品字形展開。這樣的話,可以較大程度上的調整,進行發射。一個炮兵連有六門火炮。不過在戰斗當中,通常只是投入其中的四門。另外兩門是備用的。在最大火力,以及支援火力的時候。他們才會投入作戰。炮兵連有一百二十人。每個炮兵排有兩門火炮。他們配備了僅有的一些馬匹用來牽引大炮。不過炮架還是老式的木制炮架。沉重。不夠靈活,笨重。這是炮兵對炮架的第一反應。而且調整角度需要士兵一點點用木楔子用錘子敲擊進行調整。因為沒有螺紋進行調整。那種東西根本不耐磨。加上顛簸很容易損壞。
共和軍裝備的依然是早期的火炮。這種火炮沉重。雖然口徑在四寸半。但他的重量普遍在一千八百斤左右。這還是經過一些精細操作而形成的。為了鑄造火炮。根據地的銅錢已經部收繳完畢。就來外來的銅錢也部消耗一空。大量的銅錢成為火炮原料。不過這種火炮技術上還不夠成熟。廢料太多。尚武重新給兵工廠提交了一份新的設計圖紙。圖紙參照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拿破侖大炮而進行制作。部使用青銅鑄造。不過技術方面還需要及進一步的成型還行。鑄造大炮最廉價的材料還是鐵。但這個時期的鐵還不能有效的進行處理。盡管可以的大量的冶鐵。但是冶鐵技術還缺乏一些東西。這需要尚武解決技術上的難題,即便是鑄造出來。對技術上的要求也極為的復雜。火炮也極為的不安。所以。這個時期的大炮,使用的是青銅。這就意味著。火炮的價格依然昂貴。但青銅卻是最愛佛的鑄造火炮的最佳材料。
“榴散彈的威力很大。如果是騎兵沖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