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按照小組為單位進行工作。很辛苦,但是給的多,賺的多。他們都是來自附近的農戶。沒有了土地,他們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就是,有牛的,以及有力氣的,他們會進行運輸。煤炭,鐵礦石都要運輸到附近的兵工廠,或者是穿越壺關,到達冀州去,一走,就是一個月了。
一家男丁多的,有的參軍,有的進入軍工廠學技術,然后成為產業工人,他們要加工一些東西,只要好好的學,不愁養活自己。
鐵匠,木匠可以自己干,也可以進入比工廠,他們的活好找,因為他們有技術,加上一些農具的需求,現在都是農業公司了。銀行也給貸款,他們購買農具都是大批量的購買,同時他們需要的農用器械也非常的多。他們可以自己干。
當然了。也可以進入兵工廠,接受訂單了,生產一些火槍的零部件。總之,潞州開始忙碌起來。
潞州的首府暫時設置在了長子。因為前線戰事的需要,管理的都是一些商人,他們知道如何調動這些人去心甘情愿的去干活。他們每天都很忙碌,忙碌都是睡在即的工作崗位上。總之事情還是非常的多的。
商人充分的發揮了他們的天性。他們有組織的把比較混亂的潞州組織起來。當地都建立了民兵組織,特別是兵工廠,他們有系統的工廠民兵。他們不定時的還要組織軍事訓練,因為上黨郡的南部分,依然還在官軍手中,以羊頭山為分界線。山區以南地區都是官軍控制的地區。實際上,首府長子就在官軍的威脅之下,所以,他們不敢不小心。而共和軍卻又不能采取軍事行動,因為一旦南下的話,他們就可以從太行山俯沖下去攻擊京師洛陽,朝廷很清楚這樣一點,他們也加強了那里的防御,不過駐守的軍事力量只是增加到了三千人,他們還不足以威脅潞州。
那是朝廷的最大依仗,而一旦共和軍動那里的話,實際上就是威脅京師洛陽的安。尚武很清楚這樣一點,他不動,洛陽方面也不動,雙方算是心平氣和,但是私底下的武力平衡,雙方都沒有停止,共和軍的主力部隊都調到河東,以及北方戰區了。當地的防御只能靠民兵來進行了。對他們來說,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不過他相信有民兵組織,他們的狀況會好很多的。
潞州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的民兵訓練度是非常高的,據說,潞州生產的燧發槍,有一半扣留下來裝備民兵,盡管他們還沒有大規模的配備刺刀。但在一些民兵連當中,配備刺刀已經不算是新鮮事。那些民兵認真的完成軍事巡邏,訓練任務,因為他們知道,下一次征兵,他們這些民兵就是優先選取的對象,如果訓練,表現的好的話,會選派到李家莊軍事學校學習。出來就是軍官。
當兵,以及當軍官,肩膀上扛著軍銜,對這些民兵來說,這才是最大的鼓勵。
不過民兵依然沒有自己的軍服。他們大部分穿著老百姓的衣服,只有執行訓練,任務的時候,他們會才會得到補貼,比如吃飯是共和軍管的。還給補貼了。這也是很多人積極當兵的重要原因,因為家里面光榮。實惠也很多。
只有民兵隊長才有資格給一頂軍帽。那種山地帽讓很多人都喜歡的不得了。市面上也有賣的,是一些婦女自己做的。價格有些貴,他們有的就讓自己的娘子,或者是老娘做一個,雖然看起來不像一回事,共和軍的軍帽是混紡布料做的,厚實,有些硬,但非常的有風度,好看,特別的有形。他們自己做的,布料粗糙,做的也就是像一回事。
但這極大的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他們唯一高興的是,他們民兵竟然裝備的是燧發槍,對于這種槍,很多人都很喜歡。因為不用照看火繩了。那種老武器,他們用的時候都覺得很麻煩,新的燧發槍,輕便,好用。還不帶火。這是為了對付官軍準備的。
京師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