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一處通往平陽縣城的官道上。第三步兵師。第十一步兵團的一個連隊部都做好偽裝伏擊在這里。
“老兵,咱們都等了大半天了。怎么還沒有人啊?”一名列兵緊張,而又焦躁的說到。
“多等等。不要著急。這不是著急的事情。”一名中士小聲的說到。然后老兵繼續閉著眼睛睡覺。抓緊時間休養生息,這是他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如果他們做不到這樣的事情的話,他們的情況可能就會不妙。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他們的狀況將會變得很難。沒有一個好的體力,怎么可能打仗。所以,老兵會抓緊一切時間休息,這才是他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如果耗費的時間太多的精力用于等待的話,作戰的時候,精力就會極為的損耗。
“這。”列兵還是很焦躁的樣子,這可能是因為戰前緊張的關系造成的。
“別緊張,該睡覺睡覺。等敵人來了。有人會提醒你的。總之要好好的休息。”老兵說到。然后就閉著眼睛了睡覺了。無奈之下,那名列兵也只能這樣做了。不過他似乎睡不著。總之他的眼睛老是睜開,然后又閉上。
李永是一名戰地記者,他選擇跟隨戰前尚未投入作戰的第十一步兵團來這里觀察戰爭的情況。
第十一步兵團按照便是屬于第六步兵旅。他和第十二兵團是兄弟部隊。不過第十二步兵團在之前的白里戰斗當中進行作戰,他們正在休整當中,第十一步兵團并沒有參加戰斗。只是有一些非戰斗減員。主要是肚子拉稀。以及凍傷。還有風寒。這個步兵連也有超過二十多人遇到這樣的狀況,但他們的情況依然還是比較好的,因為他們依然還有兩百多人參加戰斗。他們按照上面的命令。來這里伏擊小股的匈奴騎兵。對于大股的騎兵。他們都不會主動去招惹對方的。
“上面要求各個部隊,分散出擊,不再打大規模的圍殲戰,以為彈藥消耗,以及匈奴騎兵的高機動性導致的,各個部隊開始以連為單位,伏擊匈奴,白波軍的小股作戰單位。據說,他們的一個友鄰部隊已經開戰了。他們一下子吃掉三十個匈奴騎兵,不過自身也付出了十二人的傷亡。”李永這樣寫道。
這些都是一些小規模的戰斗。但小規模的戰斗才能體現出基層指揮官的指揮水平。打伏擊需要更多的情報支持,但沒有辦法,他們缺乏必要的情報支援。隨即他們退而求其次。他們就守株待兔。只要他們埋伏在官道兩旁,他們就可以抓到他們必要的一些情況。
“實際上,這里并不是最好的伏擊地點,因為這里沒有較好的地勢,這里是汾河谷地。這里的地勢平坦,是一個很好的農業發展的地方,但對于作戰來說,這非常不利于步兵的作戰,要知道,對面可是匈奴騎兵,匈奴騎兵可以借助于自己快速作戰的優勢來達到這樣的一種情況,可共和軍部都是步兵。在這樣的一種狀況下,我們基本上很難做到襲擊敵人有利的條件下進行作戰。”李永寫到。
“但我們的士兵是有大智慧的。”李永趴在壕溝內,他的身上都蓋著枯草,做的很好的偽裝。如果不仔細看的話,很難發現這樣的一種狀況。一個連,兩百多人都是這樣做的,這樣的一種狀況,讓他們的情況變得都是難以進行作戰的。
“戰爭的狀況將會讓我們的情況變得難以行動起來。如此情況下,我們的情況可能會變得非常的不好。但這是我們最好的一種狀況了。”李永說到。
共和軍士兵從他們的經典案例當中學到了一些作戰方式,那就是在平原地帶也能進行伏擊。盡管伏擊通常都是居高臨下。但實際上,在平原上進行伏擊,反而會出其不意,這大大的提高了他們的突然性。共和軍士兵在道路兩旁挖掘壕溝。然后埋伏大量的士兵進行作戰。他們身上下都做好了偽裝。這樣的話,他們的情況就能變得跟好了。
“叮叮當當。”就在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