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戰場上。共和軍第一騎兵團,團有兩千多騎兵。除此之外他們有各種各樣的保障分隊。給馬匹的草料。飲水,還有武器彈藥,以及騎兵的飲食等等。共和軍這算是第二次建立自己的騎兵部隊。這樣的部隊,是最好的部隊。
陳六下士來自上黨郡。長子縣一個小山村。家里面有十二口人,弟兄姐妹七人。人口眾多,土地稀少,導致他們家一直處于一種饑餓的狀態,后來共和軍來了。分了土地,他們家還申請耕種了更多的土地,因為他們家人多。他是家里面的幼子,為了得到一些政府的無息銀行貸款。父母迫不得已,把他這個幼子給送到共和軍的隊伍上來了。而陳六也喜歡去當兵,他不喜歡種地,那種感覺他覺得很累,覺得,一輩子在土地上很沒有出息。
他的哥哥們大部分都已經成家,有孩子照顧,陳六去當兵是最好的選擇。他也愿意,就這樣,他來到了隊伍上。
陳六聰明好學,很快就晉升為下士,因為表現優異,好學是優秀士兵獨特的表現,他被選拔進入了騎兵隊。他現在是騎兵七連的 一名騎兵。
陳六來自六旅。騎兵部隊都是抽出來的優秀士兵,這讓他們很是自豪,戰馬是他們最好的戰友,每個士兵都必須好好的對待自己的戰馬。
他的戰馬是一匹棕色的矮腳馬,跑的不是很快,但是耐力很好。陳六還給自己的戰馬起了一個名字,叫小六子。因為小六子是他的小名。他希望自己的小六子能夠帶他建功立業。
共和軍騎兵的戰馬大部分來自繳獲。在滿足他們基本的通訊需求之后,大部分的馬匹都集中起來組建了新的兵種,騎兵。一個在共和軍消失了一段時間之后重新出現的部隊。
這支部隊的待遇是最高的。每天配給給馬匹,實際士兵的糧食配給,是二十五斤,也就是說,馬匹的口糧是極為充足的。如果需要的話,他們可以在戰爭特殊時期增加到三十五斤的標準上來。
這樣的配給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騎兵的戰斗力,當然了。這對后勤補給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共和軍的騎兵裝備的武器比較亂一些,但基本上是,長槍騎兵,他們要兇猛的發起進攻。沖刺使用,火槍騎兵,裝備的是特別改造過來的雙管,或者是單管火槍,他們還有手槍配備。然后是馬刀。劈砍,火槍射擊是他們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騎兵,比如,使用鞭子,繩索的其他一系列的騎兵,這樣的裝備是建立在共和軍沒有大規模的騎兵作戰的經驗上來。如果他們有了相關的經驗的話,他們就會好好的學習一些。
不過騎兵部隊并沒有裝備炮兵。主要是炮兵還無法做到更小,基本上跟不上騎兵的速度。但騎兵部隊有這樣的意識,他們已經遞交了相關的研究報告。他們希望能夠得到一種更加輕型的火炮來達到這樣的一種目的,這對他們來說,這是最極為有利的一種作戰方式。
共和軍的騎兵處于第二個建設階段,但是他們最大的困難就是,他們沒有作戰經驗,部隊組建之后,一直處于訓練狀態,偶爾進行偵察任務,團上下一直憋著一股勁,他們想要和匈奴騎兵一較高下,不過現在好了。他們的情況發生了 很大的變化,根據馬橫的命令。他們要進行面的進行作戰,他們要在整個戰場上進行迂回穿插,打亂匈奴人的軍事部署。為軍,以及未來的騎兵作戰積累經驗。
平陽縣城內。
戰斗變得更加的激烈,很多士兵的火槍都打的通紅,如果不是附近的一支五百多人的民兵及時的送來一些彈藥的話,獨立旅恐怕就無法支撐這樣的一種局面了。
兩千多匈奴人接應被圍困還有七千多匈奴人準備離開。但想要離開,哪有那樣容易。
“給老子堵住他們,為參謀長報仇。”裴元紹第一個占領匈奴人唯一一個控制的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