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洼底村。裴元紹的部隊剛剛在這里打了一個不錯的伏擊,他們殲匈奴騎兵三百多人,而作戰的,只是共和軍的兩個步兵連發起的。還有一個預備步兵連并沒有投入作戰,戰斗就結束了。
這里的交通位置比較不錯,來往的匈奴人比較多一些,這是一處十分不錯的伏擊要地。
“這里的伏擊位置十分的不錯,你們打的也不錯。”張遼對一旁的一名中尉這樣說到。
“那是,這就跟俺們學的一樣。這打仗,實際上,也沒有難。道理,簡單的很了。”中尉這樣說到,中尉的名字張旦。這是在軍訓班,一種主要吸引基層軍官經過端起培訓的學校組織,主要是針對一些從底層晉升上的軍官,軍校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基層上的需要,所以,還有許多軍官還需要通過這樣底層選拔來任用的。張旦就是這樣的人。
他的名字還是之前改過來的,他之前,別人一直叫他黑蛋子。因為臉黑。農村起名字都很隨意,大名,他們從來還沒有聽說過叫大名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從農村晉升上來的人,竟然也會打仗。這大大出乎的意料。
“不,這打仗不簡單,你們學習的,是最簡單,同時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張遼這樣說到。的確,這非常的不簡單。
首先,伏擊的地點他們選擇在對方的交通要道上,雖然打家劫舍也會這樣做,但這對于這些沒有見過世面的農民來說,還是比較難的,他們已經進化起來,有了自己的意識。這就是他們所謂平時的訓練班,或者是學習認識字的識字班的結果。張遼聽過那里,因為他們的教員都是軍中的老兵,或者是他們的長官教授的,他們不僅僅教授對方認識字,同時一些作戰故事,經典的戰例,還有一些其他的故事,都集中在這里,這非常的不簡單,這絕對不是一般的軍隊才能做到的事情。
第二,就是他們的部隊作戰的積極性,通過這樣一種基礎的教育,官兵的戰斗積極性非常的高。通常情況下,官軍是不會主動尋找敵人發起進攻的,而共和軍的士兵在伏擊的時候,他們能夠快速的主動發起進攻,大膽的進行分割包圍,一小塊一小塊的瓦解敵人的抵抗,這種大膽分割作戰的戰術,在官軍當中,幾乎是沒有的。只有那些高級長官的親兵衛隊才會這樣做,但這樣做的可能性大幅度的減低。因為他們也不會經常這樣干。
但共和軍不同,比如,他們在這次作戰的時候。一個叫狗娃的中士。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班長,一個班,也就是十七八個戰士,他竟然帶著班主動發起進攻,第一個沖進匈奴騎兵當中,把匈奴騎兵一切為二,這極大的加快了共和軍殲滅對方的速度。如果沒有這樣的殲滅作戰的話,共和軍根本就達不到這樣的一種狀況,自然而然也就難以形成這樣一種有效的打擊,可以說,這樣的狀況是在最有利的條件下形成的。
而像這樣一種極為基層的班排戰術,在官軍當中,很難進行下去,因為很多士兵都是很怕死的。老兵都是作戰的老手,打順風戰,還可以,但這種主動發起進攻,分割包圍敵人的作戰戰術,根本不可能,畢竟,這需要士兵很大的勇氣,以及驚人的作戰能力才能達到這樣一點,官兵根本無法做到這樣一點,即便是親兵衛隊,根本無法做到這樣的一種態勢上來。這種事情,所有的人都應該明確的認識到這樣一點。
戰爭的情況這才是他們最應該注意到的狀態。
面對這樣的一種狀況,絕對不是他們簡單就能完成這樣的 一種事情。
最后一點,就是共和軍的戰術十分的成熟,上下一心,而這一切,并不是單純的個人的指揮水平有多多高,也不是他們的士兵的作戰積極性很高影響的,這應該是一個整體,張遼還無法解釋為什么這樣的一些整體能夠發揮出這樣厲害的戰斗力,比如他們有參謀部,有偵察兵,炮兵,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