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軍營內,按照共和軍的編制,編制出來的新的火器營正在按照班為單位吃飯。按照之前的古代作戰方式來看的話,一天三頓飯是極為奢侈的,因為兩頓飯的糧食消耗就已經非常的龐大了。而多出來的一頓飯,是讓人難以相信的。
特別是那些從農夫征召出來的火器營,他們很難想象多吃一頓飯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即便是他們村子當中最有錢的地主家,可能也不會做到這樣的一種程度上來。
不過,這些都是他們腦子想象一下而已,畢竟,只有吃到肚子當中。才算是真正的吃上飯。
“我們訓練的董卓的軍隊,他們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吃飯,只有在吃飯的時候,他們的自信心,戰斗意志,以及克服所有的困難的決心在這一刻迅速的上漲到頂點,你很難想象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況,總之,我們遇到了一種全所未有的一種態勢上來。”共和軍陸軍中尉王和在自己的筆記本當中這樣寫道。
他們是負責訓練董卓火器營的教官,他們只是提出自己的指導意見,但具體的,有的時候,他們還需要他們自己的軍官來進行。
火器營按照董卓方面自己的要求,他們征召了大量來自平民的軍事力量加入其中。
作為鼓勵,董卓采納了共和軍的建議,一日三頓飯。每頓飯都是干的。只有在一定周期之后,才會出現晚飯是稀飯的情況,但這對于那些長期處于饑餓邊緣的農夫來說,這是十分有利的一種情況了。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他們可以進行的十分的有效。
畢竟,在這個時代,能夠吃飽飯,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很多人開始慶幸,他們加入了軍隊,他們可以吃飽飯。
“但吃飽飯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他們當中的一小部分人要為吃飯的問題付出他們的腦力,以及適應能力。”王和接著寫道。
董卓征召過來的軍隊都是農夫,他們大部分人很多人連縣城都沒有去過,他們的閱歷出現了很大的差距,甚至是,他們聽不懂共和軍顧問軍官的命令。比如,列隊,報數,他們都無法理解,共和軍軍官教授了很長時間,他們依然無法把隊列站的整齊。原因很簡單,他們的智力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讓他們有很大的進展,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是,在很多情況下,他們自己都無法做到這樣的一些情況上來。有的時候,你真的很難理解這樣的事情為什么會發生在他們的身上。
“好在,董卓方面派遣過來的軍官,他們顯然知道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比如,我們好言相勸的話,根本無法達到這樣的一種目的上來。而對方的軍官顯然很清楚這樣的情況,好言相勸,他們根本無法明白,唯一的辦法就是棍棒,在很多時候,這種方式是極為的粗暴的。因為那些農夫的軍人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棍棒,有的時候,下手如果控制的不是太好的話,就會造成對方形成很大的創傷,重傷都是有可能的。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棍棒教育下,那些農夫學習的速度很快,他們的隊列很快就變得十分的清晰起來,不過棍棒還不足夠讓他們清醒的認識到這種威脅性。于是,他們采取了另外一種方式,饑餓。朝廷對農夫的賦稅是極為的苛刻的,也正是在這樣的一種苛刻下,很多人根本無法活下去,活不下去的情況下,他們需要作出許多不同的變化來。而一旦他們嘗試到吃飽飯的感覺之后,他們很難再忍受饑餓了。可在訓練當中,如果他們做的實在是太差勁,腦子轉的十分的緩慢的話,他們就會采取一些措施,不給飯吃。饑餓的滋味很難的受。同時,吃飽飯的誘惑性太強烈了。沒有什么地方可以讓你吃上三頓飯。真的沒有,在很多軍營,能夠吃上兩頓干的,已經算是十分的來不起的事情了。于是,饑餓的威脅,加上吃飽飯的誘惑性條件,很多人做出了他們認為正確的答案。火器營就是在這樣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