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馬橫的指揮部內。
“河西州非軍事區。單純的依靠民兵進行防御,還是十分的危險的。我們應該看到這樣一個弱點,一旦匈奴騎兵大規模的南下的話,或者是,爆發很強有力的沖突的話,單純的民兵防御,根本無法應對未來的局勢需要。”馬橫說到。非軍事區的沖突,似乎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防御狀態,匈奴人再次增加兵力,據說已經出現超過五百多名騎兵,這個數字對付那些位于前沿的堡壘防御,是極為的不利的。馬橫很是擔心,如果單純的繼續增加兵員的話。堡壘防御,處于極為的不利狀態。
“是啊,長官,我們只是附近的幾個堡壘調整了一下,但兵力上依然處于一個不利的局勢當中。兵力對比依然出現很大的不平衡狀態。”作戰參謀這樣說到。
“根據雙方的協議,雙方是不能在協議的情況下,擅自調動兵力進行作戰的。對方的騎兵,按照嚴格意義來說,是他們的兵員,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的確是民兵,在這方面,規定的,的確的不是太有利。”作戰參謀這樣說到。
非軍事區主要規定的是雙方的主要軍事力量,但民兵,警察力量不算。而部落自己調動的兵力,在匈奴人看來,這是民兵。因為他們的正規軍和民兵之間的隔閡極為的模糊,根本沒有人能夠明確的知道。
而共和軍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加強他們的防御,比如,他們不斷的增加警察力量,擴大民兵,甚至是,按照連排建制來進行防守,而給予的物資補充,遠遠超過他們的建制,雙方都在尋求協約當中的漏洞來補充自己的力量。雙方實際上都是半斤對八兩。
但問題是,共和軍這邊出現了一些問題。他們增加的都只是民兵,所謂的民兵,訓練的時間,作戰經驗,以及相關的技能。根本無法和那些草原游牧騎兵形成對比,最起碼雙方的作戰經驗是不同的。
共和軍為了解決這個辦法,就把大量的退伍軍人,以安排警察的名義安排進入到了堡壘防御當中,他們屬于中堅力量。
他們的指揮能力能夠達到很高很高的程度上來。但現在是,他們增兵,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增加有經驗的士官,以及基層軍官力量。
“我們得想想辦法,增加更加有利的兵力。”馬橫說到。
“長官,唯一的辦法就是,招募相關的基層指揮力量,以及有作戰經驗的老兵,我們一定的物資,以及一些金錢,土地,同時,主動鼓勵他們出擊,戰利品給他們,刺激他們作戰,這樣,我們的防御才能減輕。”作戰參謀這樣說到。
共和軍不缺乏有作戰經驗的兵員,因為他們之前軍事改革,一些老兵退伍。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富有大膽的人,他們來共和軍這里尋找機會,此外,土匪,盜賊,一些自認為命運不凡的人,他們也是這樣想的,他們不缺乏膽量,同時也富有一定的作戰經驗。這樣的人,正是共和軍需要的。
“這樣做,對后勤方面是一個很大的壓力。”馬橫擔心的說到,他太清楚,這意味著什么了。共和軍需要付出相當多的資源來支持這樣做。
“不,長官,如果看成是生意的話,實際上,我們投入不多,而且,這個項目如果長期能夠經營下去的話,這也是極為有利的一個結果的。”作戰參謀這樣說到。
“說說看?”馬橫不解。
“長官,我們最大的武器不是我們的兵力,也不是我們的作戰能力。而是我們的貿易能力,我們可以生產出很多很多的東西來。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我們最大的戰斗力實際上,就是貿易,如果給予那些招募人員一定的權限,鼓勵他們出擊減輕我們的防御壓力。而我們要做的很簡單,一開始用大量的資金鼓勵他們這樣做,等到發展起來之后,轉而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他們的生意就可以展開。我們除了一開始的投入之外,其